【同期】现场声 黄大发
这个水就是人的生命,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我们就要拿生命去换水,就要有这种决心
【正文】
这位“拿命换水”的老人就是黄大发。作为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乡原草王坝村的老支书,共产党员黄大发用36年时间,带领乡亲们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水渠。
这条“绝壁天渠”,是山里人坚韧不拔的象征,也是黄大发带领的一批最基层共产党员,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象征。
地处喀斯特山区的草王坝干旱少雨,严重缺水,是远近闻名的“穷窝窝”。年人均粮食才100多斤,很多人甚至一辈子没吃过大米饭。上世纪50年代,草王坝遭遇大干旱,村民生活雪上加霜。为了吃饱饭,刚刚当选村支书的黄大发决定带领村民,凿渠引水。
【同期】黄大发
我们这又缺水又缺粮 老百姓饿了找不到粮食到处找叶子吃 哪家都没粮食 都吃草根 穷则思变就要干革命
【正文】
说干就干,黄大发带领村里的党员、发动数百位村民,背上炸药、钢钎和铁锤就上山。
水渠需要绕过三重高山、穿越三处险崖。为了在刀削般的悬崖峭壁上做测量,黄大发让人将绳索拴在他的腰上,从山顶上放下,自己凌空悬在垂直的崖壁上做标记。山顶到谷底1000多米,掉下去就是粉身碎骨。
【同期】黄大发
打仗的时候 拿胸口去堵枪眼都要干 那是为党为人民 我是个共产党员 首先要有决心 我们要做这件事 就是可以用生命把这个换回来
【正文】
在黄大发的带领下,党员和村民们历经两次失败、越挫越勇,前后花了36年时间,硬是在绝壁上开凿出一条10多公里的水渠。黄大发也从年轻小伙一直干到了花甲老人。
【同期】贵州遵义市播州区团结村村民 黄洪举
就算雨再大 没有草鞋穿 那时大家都穿草鞋 没有胶鞋 光脚板都要来挖渠
【同期】贵州遵义平正乡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 黄大发
垭口的石头掉下来 背篼砸得咚咚响 当时手指头就肿了
【正文】
1995年,水渠终于修成。草王坝第一次有了真正旱涝保收的稻田,粮食年产量从10万斤猛增到80多万斤。
【同期】贵州遵义平正乡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 黄大发
就是高兴 这个梦想实现了 水过来了要吃大米饭了 子孙后代都要吃大米饭了
【正文】
一渠通则百业兴。经过数年脱贫攻坚,草王坝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马路四通八达,高速也即将开通。土坯房不但变成砖瓦房,还做起了民宿。2019年,草王坝实现脱贫摘帽,快步奔向乡村振兴。
尽管已经年逾八旬,黄大发仍然没有停下脚步。依托“天渠”,村里的旅游产业正是红火。黄大发便义务当起向导,把一个老党员的初心分享给大家。
【同期】贵州遵义平正乡草王坝村原党支部书记 黄大发
说真话 干实事 就是一句话 我们做一件事 都要发动群众 要有决心 要有信心 我们才做得好 后面我们还要不怕苦 还要不怕累 鼓足干劲 力争上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