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味书屋丨叶辛《云山万里满眼春》——孔学堂前荷花池,新的花苞蕴含着无限的生命力
00:00 / -孔学堂前荷花池
一系列文化讲座和公益演出的举行,一个接一个跨省、跨学界、 全国乃至世界级学术研讨活动的开展,经媒体的广泛报道,使得贵阳孔学堂的知名度大大提升。人们已经把孔学堂视作为贵州的一个文化地标、一个文化学术的殿堂。
可是贵阳孔学堂前的荷花池,却有很多人尤其是外省人不晓得。花溪人是晓得荷花池的,大多数贵阳人同样是晓得荷花池的。清晨和黄昏,有很多居住在附近的居民在荷花池畔散步,徜徉在徐水花丛之间,就是一个证明。
我在散步时,遇见过几位定居在花溪镇上的老教师和文化工作者,他们都满意地向我表示:这里是晨练和黄昏散步的好地方。我们几乎天天在十里河滩走路。
十里河滩就是半个多世纪之前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元帅夫妇视察和休息过的地方。年纪稍长的贵阳人一定还记得,花溪公园里挂出过总理夫妇和元帅夫妇划船的照片。
今天的十里河滩,当然不仅仅只有荷花池,它还有弯弯的流水,贵阳孔学堂现在太出名了。
有各式花丛、花圃,有曲折有致的小径,有诱人的水稻田。每天,只要不下雨, 我总是把水稻田作为散步的目的地 , 走到这儿的时候, 我会站停下来,看着游人们走进水田中央的田埂上的背影,看着美术系的学生们在田边远近写生。
天天走过荷花池,清晨欣赏凌波仙子恣情怒放,黄昏时分则观察荷花收紧了花蕾的秀雅;刮风的日子,朵朵荷花轻轻摇曳,更让人觉得有意味深长的情致。
一个多月里,天天路过,天天看,有时发现又有几朵新的花苞蕴含无限生命力的模样儿,便走到跟前瞧它们有些啥变化。久而久之 , 看着荷花愈长愈大,愈开愈美,终于有一天,看到早开的那些荷花渐渐露出疲态,最后落入溪流之中,随着淙淙潺潺的溪水远漂而去,心里便觉得可惜。
立秋之后回到上海,松江区新滨镇上的朋友邀我去赏荷花,说今年上海的盛夏特别热,连带着延长了荷花的花期,你来看看吧,很美的。
新滨这地方栽种荷花有1500多年历史了。近年来,游客增多,更比古时增添了荷花面积,几年之前我曾去过。兴冲冲赶了去,恰巧赶上了花期的一个尾巴。只见几千亩荷花荡里,除了像贵阳孔学堂前的荷花池里开着一朵朵红色、白色、粉色的花儿外,还有引人瞩目的蓝色、紫色、橙色、黄色的荷花,顿觉眼前一亮。
一问才知道,这里不断引进、培育世界各地的荷花品种,还充分利用盛开的荷花叶儿,制作荷花茶; 结出莲蓬之后,现场出售给游客品尝。荷花荡里的栈桥 ,伸展到中央荷花丛间,建了赏花台。荷花荡旁,还有供游人入座品鉴荷花的帐篷......
应邀坐在帐篷下品茶时,我掏出手机给花溪区的副区长打了一个电话,让她来上海出差时,一定到松江新滨的荷花荡看看,如能引进一些品种,看一看上海市郊如何经营荷花荡,把我们孔学堂前的荷花池,变得更美,更多姿多彩,更让人们感觉温馨,那一定是件好事儿。
袁副区长欣然答应下来,我也为明天变得越加出彩的孔学堂前的荷花池而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