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务川自治县涪洋镇胜利村的路通了,水有了,产业发展的劲头更足了。从传统种植农业到发展特色白茶产业,王章礼祖孙三代5名党员率先垂范,继续带领村民驰而不息,把地处大山贫瘠之地的胜利村变成了宜居之地。
受交通制约和销售渠道以及技术多重因素影响,胜利村的烤烟种植进入瓶颈期。卸任村支书的王大洪给在外务工的三弟王大生说,你有技术,回来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听完大哥的话,王大生辞掉在外的高薪工作,回来参选担任了胜利村村主任。“当时资金上也有困难,群众都是旧思想旧观念、技术上也存在困难,导致劳民伤财。”
王大生
大哥在卸任时曾对王大生说,胜利村山高坡陡,自然生态好,可以尝试种白茶。大哥的话王大生一直记在心里,一上任就开始在村里布局白茶产业,可是却困难重重。“发展这个白茶产业,搞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崖上这个组打退堂鼓,土地租金又少,他宁愿拿来荒着都不拿给老板做。最后我们的茶栽下去被老百姓都铲掉了。”
村里的白茶产业
这边招商的企业已经落户,白茶却迟迟种不下去,王大生急啊。情急之下的他回家将事情说给王章礼听,希望父亲给他出出主意。“他给我的建议:做群众工作,一定不能争吵,最关键的是交流和讲道理。”
“跟群众讲道理”,一句话让王大生茅塞顿开。走出家门的王大生立即召集胜利村胜利支部9个村民组开会,算账给他们听。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终于在2018年将白茶在全村铺开种植。
过去的胜利村如今已经变为当阳村胜利组,在一片200亩的茶园基地里,村民李会说,依靠种植白茶和养猪,自家一年有几十万元的收入。“老支部书记,他是在为我们老百姓做事,为我们老百姓着想,很信任,这样多好啊,有钱进,我们就能富起来。”
记者采访村民李会
如今,当阳村800亩的白茶基地,每年带给村里的收入近一百万元,同时还发展了5000多亩花椒, 500亩的蔬菜。在王大生看来,要想让村民们富起来,主要还是要有产业的支撑。“如果这个产业上不去,群众就无法增收。所以压力也是相当重的,无论是做哪一个产业都要花出很多心血。”
受爷爷和父亲叔叔的影响,2008年,在外打工的王旭回到村里,被选为当阳村胜利支部的副支部书记,带动村民发展种养殖业。在王旭看来,副支部书记的官不大,也没有工资,但那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从小就听别人讲爷爷为了党的事业,什么事情都是打头阵,舍己为民。我觉得这种精神非常可贵。所以要接好这个接力棒,做产业,带领更多的人致富。”
记者采访王旭
相对于老一辈的坚持,王旭觉得发展产业更要有新的想法。王旭打算在村子里建一个白茶加工厂,产销加工都握在自己手里,把白茶产业做出品牌,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爷爷那一辈的精神我们必须永远的传承下去,但技术上的东西也要改进,做事我有自己的想法。”
王章礼的另一个孙子王鹏飞,今年只有24岁,现在是当阳村科技副主任,曾经毕业后想过多种出路,但回村却没在他的计划里。“开始是真的没有这种思想,但是最后经过爷爷多次的引导。首先最主要的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记者采访王鹏飞
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再加上年轻气盛,王鹏飞没少碰壁。去年4月份,鹰子岩组两家争树木,王鹏飞去调解。没想到两家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王鹏飞准备的所有说教没有用,灰头灰脸的回来找到自己的叔叔、村主任王大生请教。“叔叔三言两语就把事情解决了。通过这个事情确实看出来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他能从对方的角度想,找到对方的关键因素。”
几次下来,王鹏飞对这个工作不是那么排斥了,没事的时候,他就跟着叔叔走访村民,向爷爷请教做好村民工作的妙招。渐渐地,王鹏飞的工作逐渐上手,对村里的工作也有了新的认识。“爷爷经常跟我说的话就是做事先做人,先把你该做的事情做好。首先是要对这份工作产生感情,为群众做点实事。”
王鹏飞走访群众
无论多忙,王鹏飞每周都要抽出两天时间走访自己包保的组,和村民们聊聊发展产业的困惑,看看家里的生活情况。他希望自己每走下一个脚印,就能多一份对爷爷和父辈们几十年坚持理想信念,一代接着一代干的执著精神的理解。“虽然说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爷爷那种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服务的精神,但每次走在田间小坎上去和老百姓打招呼的时候,我都能回想起爷爷给我说过的一句话:全心全意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事。感觉我对这句话又多了一点理解,这也就是爷爷、父亲们那一辈传承下来的这种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