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金秋九月丰收季,恰是人间小团圆!

动静原创综合广播
1632184560
积分商场

喜看稻田千层浪,又是一年丰收时。这个中秋节,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雅水镇优质米园区内,数台收割机轰隆隆地来回穿梭,收割、脱粒、装车……机械化设备让繁杂的收割工序变得一气呵成。

田间地头的繁忙景象,拉开了雅水镇6万亩水稻全面开镰收割的序幕。而在抢抓秋收的众多身影中,有一个人格外显眼。他就是53岁的曾华——惠水县雅水镇农业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

一双防水胶鞋,一顶草帽,行走在田坎上,时不时弯腰查看水稻的长势,秋收开始后,每天早上八点半,曾华就一头扎进雅水镇的稻田里,指导村民抢收抢晒,确保水稻成熟后颗粒归仓。 

作为土生土长的雅水人,1990年从黔南民族农校农学专业毕业后,他就回到雅水农技站参加工作,至今已有31年。雅水镇素有云贵高原上的鱼米之乡美誉,土地肥沃,日照充足,加上得天独厚的巨大昼夜温差,稻谷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使这里能产出香味浓郁、口感营养俱佳的大米。31年与水稻作伴、与稻田对话,曾华的职业生涯中经历过品种的改良升级、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过程中种植技术的更新,一步步走来,他最朴素的想法就是要让农民得实惠,“没有考虑那么多,就是觉得对当地老百姓有帮助,我们提供的指导能让他们的收入有实实在在的提高。”

口感回味清香,米粒外形饱满细长,这是曾华评价“好米”的标准。在他眼中,种植优质稻米不仅要让大家吃得饱、吃得好,更要让农户的腰包“鼓起来”。除了香米以外,还有红米、紫米、黑米等特色米,喜人的长势让村里的大米今年有了好收成,不仅能保证自家一年口粮富足,也有了更多大米实现外销。惠水县雅水镇雅水村经济股份合作社负责人杨胜武介绍,相较往年,今年的大米产量增长了15%左右,“我们雅水村1075户全部都种水稻,劳动力大约在2000人左右,人均年收入在12000元以上。”

抢收抢种需要抓住时间节点,在水稻八九分熟的时候就是抢收的关键时期,稻田收割完成之后,为了不让土地闲置,曾华立即动员大伙儿种植油菜“肥田”,“种油菜对水稻的米质和产粮是有促进作用的,同时把油菜做好了,3月份就会形成一种自然的旅游风光,带动农村旅游,形成良好的乡村景观,拉动经济增长。”

春华秋实 穰穰满家,和水稻打了31年交道,在曾华看来,从事农业工作的研究人员,“接地气”是再寻常不过的状态,既要吃得苦,也要够勤快,除了勤动手以外,还需要勤动脑,除了在地里实践,更需要不断地学习更新,“我们搞水稻高产创建,或者遇到一些复杂的病灾虫灾,我们都会请示专家,每年都会参加一些短期培训,遇到新的课题都要学习,不断巩固学习,才能更好地把技术传授给老百姓们。”

今年中秋之后恰逢农民丰收节,曾华也越发忙碌。田间的一抹金色始终挂在他的心间,他熟悉自己走过的每一处田地。他说,水稻也有生命,你如何待它,它就如何对你。曾华的付出被雅水村村民李大吉看在眼里,“每到农忙季节播种到收成,他都要深入田间地头对我们指导,从告诉我们怎么做再到亲手每家每户的教学,大家这样学起来也快。”

“你家的稻子抓紧时间收,油菜种下去了吗……”,来不及走遍所有的农户和稻田,曾华就通过电话询问村民秋收秋种的情况,今年因为天气条件给力,秋收的节奏相较以往更为紧张,对家里人陪伴的缺失也是曾华心中的遗憾,“家里就会说一天到晚看不到人,有时候忙的时候,早上吃了早餐出来,到夜深再回家,遇到问题不可能随便应付一下就走了,要负责把关,质量不好,种出来的效果肯定也不尽如人意。”

在雅水镇优质米园区里,金色的稻谷沉甸甸垂下头,农户们喜上眉梢、笑逐颜开。中秋团圆时刻,不断收到各家农户丰收的讯息,便是曾华和家人最好的节日礼物,“县农业农村局的验收小组来高产区已经测量了部分稻田,已经有790公斤,平常只有500公斤。群众都在说今年要涨产,自家的米好,穗粒很大,还有发视频给我的,走出去看到大家都是笑脸。”

花好月圆时刻,风吹稻香,激荡起千家万户尽享团圆、欢庆丰收的旋律。曾华说下一步还要发展优质特色米,动员农户参与,打造雅水特色品牌米,“大米应该搞一些高端的品种,能够带来更好的口感。提高种植过程中的科技含量,保证粮食稳产高产。”

(未标注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

朱美云 李发静 王楚含

编辑

佘义婷 兰杰欣

责编

胡涛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