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从“贵匠工坊”品牌成立,看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新蓝海

动静原创
1753705620
动静原创

在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上,发布了“贵匠工坊”品牌,这是贵州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点项目。作为“一省一策”旗舰项目,将聚焦非遗传承、数字技能、产教融合等领域,推动东盟青年就业与产业升级。

去年12月,首个“贵匠工坊”就落户到泰国博仁大学,该学校与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贵州黔越优品进出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建“中泰跨境电商产业学院”,培养直播带货人才。

贵州黔越优品进出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明泽

“我们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的时候就发现国外电商的剪辑、直播人才缺口很大。”贵州黔越优品进出口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明泽告诉记者,去年通过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企业和高校达成合作意向,学校提供课程,企业派了6个骨干员工去泰国讲授电商的相关专业知识。

泰国博仁大学中文国际学院院长 游翔

短短半年多时间,中泰跨境电商产业学院的同学们完成直播销售突破百万元。泰国博仁大学中文国际学院院长游翔告诉记者:“我们在缅甸、老挝、越南都有多家合作院校,通过‘贵匠工坊’的案例,把直播带货模式带到更多国家。”

在“贵匠工坊”——中国一东盟教育交流周职教出海、教随产出合作洽谈及经验交流研讨会上,18所国内外高校分别签署了合作意向,还成立了职业教育联盟,6所贵州职业院校担任理事长单位,推动“贵匠工坊”品牌在更多国家落地。

贵州轻工职业大学院长 武斌儒

作为理事长单位之一,贵州轻工职业大学早在2019年就实现了首批国际合作大学生的招生,入围国家“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贵州轻工职业大学院长武斌儒告诉记者,学校在泰国吉拉达学院落地了“贵匠工坊”,联合各所院校把品牌做好,惠及贵州职业院校的发展,也更多地惠及东盟国家的孩子,让他们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教育。

目前,依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平台,贵州建立了7个海外办学机构,开展19个海外合作项目,有5所高职院校入选“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

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令狐彩桃

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令狐彩桃告诉记者,学校在“贵匠工坊”项目中坚持“需求导向、特色引领、本土融合”原则,累计培养了619名“懂中文、通文化、精技术”的东盟国家本土技术技能人才,开发了9门本土化课程,中老电商项目入选了“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

教育周期间,柬埔寨嘉宾还向贵州开放大学赠送了当地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水布”。

柬埔寨东盟中国教育合作协会会长 苏昌宏

“现在,柬埔寨每个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贵州开放大学提供了优质的线上教学给我们的学生,所以我们就把柬埔寨最好的文化带到中国来,感谢他们。”柬埔寨东盟中国教育合作协会会长苏昌宏介绍到。

立足国家战略和贵州发展接轨国家需求,“贵匠工坊”以实体技术设备为载体的国际合作模式,引领相关技术标准、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和教育文化元素的协同出海,构建全方位、可持续的职业教育国际化2.0新型出海模式及互利共赢合作生态。

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校校长 程晓慧

“我们学校已经在海外建立了3家‘丝路学校’,今年的交流周上和两个学校签了框架协议,接下来在师生互访课程建设上有进一步的合作。”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校校长程晓慧告诉记者,除了“走出去”办学以外,学校还输出标准,比如说水利水电工程技术,这个课程的标准就获得巴基斯坦教育部门的官方权威认证。

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传周

“我们已经和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校、柬埔寨马德望理工学校组建了‘丝路学校’,给东盟职业技能大赛提供了6个赛项大赛的装备,制定了赛项的标准,对制造业高端技能人才进行培养。”亚龙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传周介绍到。

今年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共计签署各类协议备忘录60多份,联合建设海外(产业)学院、联合研究院8个、互建实习实训基地6个,建设高水准职教共同体或产业教育联盟3个,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教育合作走深走实。

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拿督 吴恒燦

“在职业教育方面我们要向中国取经,马来西亚有很多中资企业,希望能够通过职业教育的互相交流或者产教融合,把中国的经验推广到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主席、拿督吴恒燦表示。

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文化旅游部主任 贺迪

中国-东盟中心教育文化旅游部主任贺迪告诉记者,中国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贵匠工坊”对东盟发展非常有帮助,要将职业教育与产业相结合,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举办18年来,贵州与东盟国家合作不断深化,共建了40多个海外产业学院、60多个实训基地,人才培养取得丰硕成果。目前,中国已有25个省份的190余所院校与东盟10国共建近300个合作项目,技能成为连接双方的“通用语言”。

记者

田婷婷 平川

编辑

龙菊珍 王珺璐

责编

胡涛

编排

李佳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