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我的茅台记忆》| 酿酒如做人,人做好了,酒肯定不差!

动静原创贵州故事广播·茅台之声
1604553840
积分商场

我的茅台记忆

我的茅台记忆

00:00 / -

探寻茅台记忆,品味酒之文化。

胡崇飞,一位90后,“茅台工匠”获得者欧先勇的徒弟,2007年进入茅台集团工作,2018年成为酒师。小时候,胡崇飞家庭生活艰苦,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看着相距不远的茅台酒厂就像另一个城市,住所的简陋和茅台酒厂的繁荣形成了鲜明对比。也因此在他的心中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如果能在茅台酒厂上班那该多好啊……

胡崇飞(左)和欧先勇(右)

我从小就在农村长大,家里经济条件很差。当时有个亲戚在茅台酒厂工作,工资福利都比较好,我们也特别喜欢去他家拜年,会有很多好吃的。

读小学的时候,茅台酒厂离我家没多远,但看起来就像大城市一样,和我们居住的地方区别很大。我家是屋外下大雨,屋里还要拿盆接雨,所以我一直很羡慕在茅台酒厂工作的职工。

我比较后悔的是没读过大学,进入茅台酒厂工作后我就努力读了函授本科,之后又在茅台学院读了大专课程,虽然有遗憾,但我现在也在慢慢弥补。

进入茅台酒厂工作的第一天就是下沙,那时不像现在的新员工会有缓冲的阶段。当时强度特别大,还要掌握很多技巧才能干得了,比如老工人会用腿辅助,但我们不会。看着大家干劲十足,我们也跟着做,不一会儿手上就全是水泡。我做了一个星期不到,回到家里感觉全身痛,吃止疼药都不管用,痛到在地上直打滚,那段时间给我的记忆极其深刻。

下沙 | 图片来源:新华网

主持人:什么时候真正适应了一线生产?

第一年做完就适应了,也逐渐融入了班组这个大家庭。班组对新员工很关心很呵护,不明白的都会教你,也并不会要求你像老员工一样强度这么大,重的实在做不了就换轻的。

第二年掌握技巧之后就好多了。记得刚进厂时我是104斤,太瘦小了,酒师就培养我去上甑,这一干也是五年,因为这个相对会轻松一些。我现在是酒师了,也能带着整个班做全部的工作了。再辛苦再累也要坚持,这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

自从我进入茅台酒厂之后,我就特别想拥有一个能够遮风避雨的地方,比如房子,它能带给我安全感。幸福的是现在已经有了房子,还有两个小孩。在同龄人当中,我比较显老,一个九零后常常被人认为有三四十岁。

图片来源:茅台时空

除了刚进厂时的经历让我记忆深刻,还有在2013年的时候,茅台中华新区投产,我被调到那里。因为厂区还处于过渡期,路况很差,全是烂路,我在那干了一年不到,车子就换了10个轮胎。有时车还开不过去,就把车停在半路,走路上班。当时分配的班组生活设施还不齐全,桌子、板凳、饮水机等等都还没到位。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抢抓时间。后来终于有了暖气,不过一启动很多地方都漏水。这种状态差不多持续了两年。现在路面全都硬化了,绿化也很好,食堂等等设备设施都一应俱全了。

我去中华新区的时候是副班长,第二年经推荐去到欧先勇老师那儿去当班长,也就是这样结识了我现在的师父欧先勇。当时对他的印象就是很凶,接触下来之后发现虽然凶,但是对人特别好,逐渐我就有了拜师的想法。私下就告诉他这个想法,因为我已经是班长了,欧老师就不太想收我为徒。之后通过不断争取,经车间推荐,最终才成为师徒。

我记得当班长后第一次在班组开会,欧老师就叫我发言,当时我才23岁,从来没有过这种经历,很紧张,手都是发抖的,因为班组里还有很多前辈,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欧老师私下对我说了一句话:想说什么尽管说,说错了也没关系,有我在!之所以我能够很快胜任班长这个角色,很大程度上要感谢我的老师。他不仅对工艺了解非常深入,对班组管理也很有一套。

自从拜师以后,成长特别快。任班长三年后,很荣幸成为了酒师,转变成另一种角色,这和以前需要关注的方面又不同了。也是欧老师带着我,不断在班组里纠正我。记得有一次,他对我说:作为一名酒师,只把晾堂的环节做好根本不行,你要掌控全局。这句话虽然简单,但我记忆非常深刻。

图片来源:茅台时空

主持人:你觉得欧老师哪个品质最打动你?

师傅对工作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以及对徒弟的无私。比如周天休息,老师也经常会去看看生产,并把我们都叫上,把他了解的内容和判断都教给我们。老师不仅是传授工艺上的知识,更多的是在教我们怎样做人。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句话:酿酒就像做人一样,先把人做好了,那你酿的酒肯定也不错。甚至有时家里夫妻俩的小矛盾,都需要欧老师出面帮忙解决,说说作为过来人的感受。师傅有时候也是一位很好的知心人。

主持人:你如何理解传承二字,你想传承什么?

做人做事,态度。还有茅台的工艺的传承,我们一定要一辈一辈地把茅台工艺很好地传承下去,并把学习和创新的东西不断发扬。尊重茅台工匠,不负韶华。我也希望能够成为一名茅台工匠,那时候把我多年积累的各种经验传给后代。

主持人:作为一名90后的大哥哥,你想对年轻的新员工们说什么?

吃苦耐劳!坚持到最后!进来的时候肯定有一个不适应的过程,但是坚持下来的话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从公司的技术通道等各方面,给了我们生产一线的员工很多平台。当你真正从基层做起,终会破茧成蝶,那时候的成长肯定会更不一样。现在公司也很重视有过生产一线经验的人才,而且经过磨砺之后,思维想法各方面肯定会更不同。

记者:黄石明、宁英奇、付婕

编辑

黄石明 兰杰欣

责编

石右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