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推动绿色发展,是毕节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的着力点、突破口之一。近年来,毕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立足资源秉赋、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把高质量发展的“论文”书写在乌蒙山间、乌江之畔。
在黔西市五里乡石门坎社区的山岭上,光伏板有序排列。这是洪家渡水光互补农业光伏发电站项目之一,工作人员正忙着巡查调试,维护该项目的正常运行。
2020年底,随着织金30万千瓦、黔西15万千瓦农业光伏电站接入洪家渡水电站母线,原装机60万千瓦的洪家渡水电站,成为百万千瓦级水光互补的“清洁能源工厂”,是贵州省目前最大的单体水光互补联合发电站。
贵州乌江水电新能源有限公司黔西项目部负责人 李付科
贵州乌江水电新能源有限公司黔西项目部负责人李付科向记者介绍,水库储存的水能可在两分钟内迅速转换出任意负荷的电能,通过线路输送至电网,来弥补光伏发电受天气变化而减少的负荷。而当天气晴朗、光伏发电量较大时,洪家渡水库可以将水能储存起来,完全依靠光伏发电来供应电网负荷。
截至2021年,毕节市新能源装机总容量达到524.89万千瓦,新能源发电总量达到65.98亿千瓦时,均位居全省第一。贵州巨能科技新能源有限公司,是毕节高新区锂电池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可日产锂电池1.6万只。走进生产车间,智能化生产线高速运作,工人们正在全力赶制订单。今年一季度,企业接到了4000万只锂电池订单,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0%。
贵州巨能科技新能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廖治文
贵州巨能科技新能源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廖治文说:“电池做出来的一致性比较好,同样容量的电池,我们的内阻会比传统电池的内阻低10至20倍,稳定充电、放电、耐高温等性能都优于传统电池,所以我们的应用领域也相当广泛。”
2021年,毕节市规模以上十大工业产业完成产值889.5亿元,基础能源、现代化工、清洁高效电力等新型产业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五年来,毕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564.3亿元增加到881.7亿元,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5041元、7668元增加到37016元、12373元,年均增长8.3%、10.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夹岩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30户以上自然村寨4G网络全覆盖。完成营造林828万亩、治理石漠化842平方公里、治理水土流失264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了60%。2021年,毕节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大关。
点击图片进入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