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首例!肺血管病介入治疗在省医成功完成!
近日,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成功为一名74岁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老年患者实施了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这是该院首次将先进的介入操作技术---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运用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上,并获得较理想效果,同时这也是目前贵州省首例肺血管病的介入治疗,为众多肺血管病患者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治疗领域。
据悉,患者于 8月前开始出现活动耐量逐步下降,胸闷气短明显,虽曾多方就医,均被考虑为“冠心病”,经药物治疗,症状始终没有明显改善。随后患者就诊于省院心内科门诊,诊断为慢性多发性肺血栓栓塞症并慢性栓塞性肺动脉高压。随后,患者开始出现明显右心衰竭症状。心内科专家经反复、认真评估病情及讨论,决定为患者实施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
9月中旬,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手术,开通患者右下肺动脉闭塞部分,复查造影显示右下肺动脉血流明显改善,并且肺静脉回流良好,术中患者无急性肺水肿及肺动脉撕裂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诉胸闷症状改善,日常活动耐量提高,6分钟步行距离较术前增加。截止发稿时,患者已康复出院,后续观察随访仍在进行中。
据介绍,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肺高血压的特殊类型,是因为血栓堵塞肺动脉血管,导致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高,最终导致右心衰甚至死亡的疾病。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为部分不适合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但因对肺动脉球囊扩张程度的把握问题,术后肺水肿、肺动脉血管撕裂等并发症发生率高,手术难度大、操作技术要求高,手术全程管理复杂,目前国内仅少数医学中心开展了此项工作。本例经皮腔内肺动脉成形术的完成填补了省医及省内空白,开启了我省介入治疗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新阶段。
▼糖尿病患者运动攻略:这样运动又有效又安全!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方法多种多样,其选择应该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首先让身体慢慢适应运动,再逐渐将一种或者多种运动方式培养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选择合适的运动时间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为了使自身血糖控制得更加稳定,应该选择一个每天相对固定的时间段进行运动。一般建议餐后1小时运动最佳,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患者会有特殊的情况:有些患者有“黎明现象”,即在早餐前往往血糖增高,这些患者可以选择在早餐前运动。
有些患者由于工作时间和生活习惯的原因,只能选择早晨运动,但早上空腹血糖在正常范围,这时,应先进食少量碳水化合物,再去运动,以免发生运动中低血糖。
还有些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或者降糖药物治疗糖尿病,运动时应该注意避开药物作用的高峰时间。
选择合适的运动频率
通常每周3~5次。每次运动时,患者可先运动5~10分钟,若感觉良好,再逐渐增加。一般情况下,中等强度的运动以20~30分钟为最佳,低强度的运动可延续至45~60分钟,但不应超过1小时。若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胸闷、大汗、面色苍白等现象,应立即停止。
选择合适的运动强度
一般运动应该从低等强度开始,逐渐进入中等强度。可以通过计算脉率来确定运动强度,即运动中的脉率 (次/分) =170-年龄。
例如,一名60岁女性患者,达到中等运动强度的脉率为:170-年龄=170-60=110次/分。
选择合适的运动量
运动量是否合适对运动疗法的效果影响很大。
(1) 运动量恰到好处的标准:运动后,自感轻度呼吸急促,周身微热,面色微红,津津小汗,轻松愉快,有食欲,睡眠良好,虽稍感疲乏、肌肉酸痛,但休息后可消失,次日体力充沛,有运动愿望。
(2) 运动量过大的表现:运动后自感大汗,头晕眼花,气短胸闷,非常疲乏,脉率在停止运动后5分钟尚未恢复,次日周身乏力,无运动愿望。
(3) 运动量不足的表现:运动始终保持在“面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即运动后无发热感、无汗、脉搏无变化或在2分钟内恢复。
患者可在不同的运动中记录自己的感觉和运动时间,以确定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运动量和运动强度。
▼可以用果汁送服药物吗?答案在这里!
在各种果汁类饮料中通常都含有维生素C、果酸等,这些酸性物质可使许多药物提前分解,或是包糖衣容易提前溶化,不利于药物吸收,还易对胃肠道产生刺激,甚至会出现较严重的不良反应。
碱性药物更不能与果汁同时服用。
因为酸碱中和会使药效大减,如果用果汁或酸性饮料送服复方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小檗碱(黄连素)以及螺旋霉素等糖衣抗生素,会加速药物溶解,损伤胃黏膜,严重的可导致胃黏膜出血。
用果汁送服氢氧化铝等碱性药物,会因酸碱中和而使药效完全丧失。
用果汁送服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则会降低药物的溶解度,引起尿路结石。
▼吃辣的人更健康?但有4种人不宜吃辣
众所周知,吃得太甜容易发胖,吃得太咸又会高血压,随着大家对健康的重视,日常饮食主要以清淡为主。但最近有一项研究表明,辛辣食物反而更有利于健康。
喜欢吃辛辣的人会更健康
从实验研究结果来看,食物中加点辛辣调味剂,在享用辛辣食物时,大脑对其他味道的神经处理发生改变,从而使舌头对其他味道的敏感度增加。
也就是说,喜欢辣味的人,只要一点点盐或者甜味蕾就能感受到,从而可以每日减少食盐和食糖摄入量,起到降低血压、血脂的作用。
另外,辛辣食物富含各种各样的维生素以及矿物质,其辣味能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多吃可以促进食欲和肠蠕动,帮助消化。
为什么吃辣会让人开心
当我们吃辣的时候,味蕾会产生疼痛感,这种痛感还会延续到头部,让人有种痛不欲生的感觉。大脑一看主人这么疼痛,自然是不忍心,为了缓解这种疼痛感,便会分泌出大量的内啡肽。
别看它的名字那么生疏,但它却是大脑一直追求的物质。内啡肽是一种神经递质,它属于大脑给予的奖励物质,尤其在感受痛苦的时刻,可以获得快乐、愉悦的感觉,是人体自带的镇痛剂。
持续分泌的内啡肽,让人轻轻松松获得“快乐”,所以无辣不欢就是这个道理。不过辣椒再好吃,也要切记,适度才是最好,不然人快乐了,胃却白白遭罪。
不同辛辣食物,功效各不同辛辣
食物除了常见的辣椒,还有葱、花椒、蒜、生姜等。它们除了担当调味角色,也有养生功效。
辣椒
辣椒含有大量的辣椒素,当摄入这个元素,可以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增强食物,尤其在天气转冷的时候,吃辣椒可以起到身体增暖的效果,避免引起流行性感冒。
另外,辣椒内部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可以将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从而预防胆结石。
生姜
中医认为生姜有活血驱寒、增进食欲、开胃健脾、温胃止呕等作用,对于体质偏寒、胃寒、食欲不振的人来说,食用生姜有不错的效果。
大蒜
具有解毒消肿、暖脾胃等功效,是药食两用药物。饮食积滞、脘腹冷痛的人,可以通过煎汤,煮食或制成糖浆服用。
食用大蒜时候,一般重量控制在9~15g,相当于3~5枚,不能太多,否则会刺激脾胃。
花椒
花椒其药性辛热,归脾、胃、肾经,具有芳香健脾、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解毒、止痒等功效,湿气过重、寒气过多的人都可以适当吃些花椒。
葱
葱是常见的蔬菜,味道辛辣,具有很好的调味作用。大葱辛温,入脾肺经,可以显著解表散寒,预防和治疗风寒性的感冒。
另外,大葱的辛辣温热之性能通阳,也可以宣通鼻窍,改善鼻部的血液循环,防治鼻炎。
4种人不适合吃辣椒
1、心脏不好的人
辣椒中的辣椒素会加速血液循环,心率加快,诱发心动过速。
因此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少吃辣椒,否则会加重病情。
2、肾不好的人
辣椒素要通过肾脏排泄,有肾病的人肾功能不全,食用会刺激肾脏细胞,严重导致肾病加重。
所以肾病患者尽量要少吃辣,最好不吃。
3、胃病患者
患慢性胃炎、胃溃疡、食管炎的人如果经常吃辣,会刺激黏膜充血水肿,加速肠胃蠕动,从而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对消化功能也会有影响。
4、便秘者
辣椒是一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并且还有助热的功效。吃辣椒不仅会刺激到肠道,还能够导致上火的现象,这样会加重便秘。
尤其是痔疮患者食用后,会引起痔疮静脉充血和水肿,诱发肛门脓肿。
▼三餐饮食,侧重点不同!每天这样安排,吃得更健康!
吃是人类生存必须,如何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一直是人们探究的话题,今天就好与大家一起探讨吃的学问。
三餐饮食 侧重点不同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邵剑表示,一日三餐,除了保证用餐时间,每顿饭的侧重点也要有所不同。
早餐重“能量供应”。研究表明,在一日食物内容和总热量完全相同情况下,早餐吃得多,会增加人体能量消耗,产生更强的饱腹感,减轻对甜食的渴望,总体上更加健康。也就是说,如果有些人喜欢高热量食物,可以选在早上吃。早餐不仅要有主食(面包、馒头、饼、米饭、粥等),还要有蛋白质类食物(蛋、奶、肉、豆制品),以及至少一种蔬菜或水果,如果再加上一小把坚果,那就更完美了。
午餐侧重“少油少盐”。好的午餐让人们下午精力充沛,质量较差的午餐不仅使工作或学习效率大打折扣,还可能带来一定的健康风险。很多快餐、外卖为了追求口感,做菜时往往加入不少油、盐和味精,长期食用会增加高血压、高血脂等慢病风险。因此,午餐要注意少油少盐。
晚餐注意“查漏补缺”。总量控制得当的情况下,品种丰富更能保证晚餐的营养均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应吃够12种食物,其中谷类、薯类、杂豆类吃够3种,蔬菜水果类吃够4种,畜、禽、鱼、蛋类吃够3种,奶、大豆、坚果类吃够2种。对想减重人群,不妨考虑水果+无糖酸奶、粗粮豆粥+蔬菜以及薯类+豆制品+蔬菜这几种组合搭配。晚餐后至入睡前,不要再吃含热量较多的食物,否则影响肠胃消化,还会干扰睡眠。如果非要加餐,可选择吃水果,如香蕉、苹果、桃子和梨。
八大饮食建议为你三餐把关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营养师李响表示,日常饮食中,“饮食结构合理”和“营养均衡”方面易被人忽视,殊不知饮食上的营养与否与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给出八大饮食建议,为你三餐把关。
1.控制总能量,维持理想体重,超过正常标准体重者逐渐减重。结合每个人的身高、体重、体力活动情况确定合适的饮食量。40岁以上者尤应预防发胖。正常体重的简单计算法为:BMI=kg(体重)/㎡(身高的平方) ,一般以19~24为正常范围,大于25超重,大于28肥胖。
2.适量主食:每日5~8两,米面为主,每日粗杂粮占主食的1/3。
3.多食蔬菜:每日1斤左右,注意选择深绿色蔬菜和红色蔬菜;每天中等大小水果1~2个,不能以加工的果汁饮料代替水果。
4.适量肉类:每天鱼虾1~2两,瘦猪(或者牛、羊肉)1两~1两半,鸡鸭肉可以去外皮后替换猪肉。煮鸡蛋清1个。每周鸡蛋黄不超过3个。
5.每日低脂牛奶半斤和半两大豆(或者大约1两豆干、2~3两豆腐)。
6. 清淡少盐:除脂肪的数量以外,脂肪的类型更为重要,烹调油最好选用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植物油20克,如豆油、菜籽油、调和油、茶油、橄榄油等,大约2汤勺。每天小于6克盐,不另外食用咸菜、黄酱、豆腐乳、芝麻酱等食物。
7.禁用或少用的食物: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鸡油、奶油等;动物内脏如脑、肝脏、肾脏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如肥肉、鱼子、鸡蛋黄、松花蛋等;奶油蛋糕、甜点、甜饮料等;辛辣有刺激性的调味品;烈性酒;浓的咖啡、茶和肉汤等。
8.餐次安排应少量多餐,避免吃得过饱,晚餐应注意避免摄入过于油腻和不宜消化的食物。提倡进餐半小时后散步30~60分钟。
一日三餐别少膳食纤维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闵保华表示,一个健康的人在摄入1000卡热量食物时,其中至少要含11.5克纤维。这些纤维有助于预防某些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结肠癌和便秘等,七大好处让你知道吃进的膳食纤维有多好。
1、帮助减肥。
2、维持肠道菌群稳定。
3、防治便秘。
4、降低血脂。
5、保护皮肤。
6、控制血糖。
7、吸收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