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山脚的水山顶用,贵州石漠化治理再出新招

动静原创
1717575000
动静原创

贵州曾是全国石漠化土地面积最大、类型最多、程度最深、危害最重的省份,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快石漠化治理步伐,截止去年,我省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744平方公里,年度治理面积全国第一。

在黔西市,省科技厅、贵州师范大学、中科院地化所等多家单位开展技术攻关,利用石漠化山地低碳集水灌溉成套技术,实现“山脚的水山顶用,雨季的水旱季用”,攻克喀斯特山地农业生产干旱缺水和耕地质量低难题。

蓄水装置

因为重度石漠化,90%以上的雨水从岩石的裂隙中流,导致曾经的黔西市新仁乡庄稼几近绝收。而现在,山顶的这两个3米高的“大水缸”,一年可以蓄水1000立方米,解决了山上200亩农田灌溉难的问题。

积水面

1000立方米的水从哪儿来?秘密藏在岩石里。“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恢复技术集成与示范” 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团队,利用石漠化山地岩石裸露率高的特点,在黔西仁慕村的示范区内设计了350平米的积水面。

贵州师范大学生态文明学院首席科学家 杨胜天

贵州师范大学生态文明学院首席科学家杨胜天告诉记者,示范区内的岩石露出面积达60%,这个占比是很高的了。“贵州1200毫米的年降雨量,属于湿润地区,石头面虽然生长东西很困难,但是很容易积水。我们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把石崖、石沟大面积识别出来,积水以后就不要让它渗漏,迅速通过管子接到盆里,再利用光伏扬水技术把水打上去,存在高处,进行自流灌溉。管子材料一亩地投资50块钱,保证10年的使用,对农户来说非常经济。”杨胜天说。

团队研发的石芽溶沟侦测技术、产汇集水计算技术、光伏扬水储水技术,经过优化组合形成石漠化山地低碳集水灌溉成套技术,立足喀斯特资源特色,挖掘利用资源优势,利用水文学巧妙解决了喀斯特山区农业水资源短缺的工程性难题,技术原理可靠、设备配置精准、运行效果突出,潜在推广可行性高,真正实现了喀斯特地区“低”水高用、“丰”水枯用、“贵”水敢用。

村民种植大豆

在石漠化地区,除了治水,还需固土。如何让大山既“增绿”又“增收”?团队帮助农户选育出利于保持水土、经济效益高的作物。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超说:“前期种植油菜,现在种植大豆和花生,都是很好的固氮作物,能够有效的改良土壤肥力,我们自育的品种,至少增产10%以上。”

种植树莓

贵阳康养职业大学健康管理学院副教授申刚告诉记者,他协助农户种植的树莓长势良好,预计明年5月就可以结果了。申刚说:“我们从本地的野生黑树莓里面选育出来的无刺品种,它的根部在地面呈网状分布,非常耐旱,非常适合保持水土。一年就可以结果,预计一株产量可达15斤,一亩地的价值是种玉米的十多倍。”黔西市新仁乡村民卢博考告诉记者,看着曾经绝收的土地冒出了绿芽,心里十分高兴。他说:“有路子大家肯定都愿意种经济作物,树莓的种植比玉米还要简便一些。”

老赵在果园

水来了,土肥了,不少农户的腰包鼓起来了。去年安装了新设备后,黔西市金兰镇村民赵大哥的果园长势不错。他通过网络视频分享果园的故事,还吸引不少粉丝现场来采摘。

老赵家的集水装置

赵大哥热情地和记者分享自己发布的视频:“这是师范大学下来建水池的时候,我们发的视频,点赞量有40多万。以前只能去平房房顶背一点点雨水浇树,现在有了这套设备,今年收入肯定比去年翻番了。”

专家现场指导

一年来,团队经常到村里来,不仅给老赵解决了用水难题,还给果园发展支了不少招。杨胜天告诉赵大哥:“掉下来的果子,可以把它做成农用酵素,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机肥料。游客来采摘的时候,还能闻到一股果香。”

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 石漠化治理项目负责人 乙引

黔西市林业局石漠化防治中心主任吴峰告诉记者,截止2023年底,黔西市石漠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3.04%,较2016年下降7.16%。

让石山变金山,贵州久久为功,目前成为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面积减少数量最多、减幅最大的省份。

贵州师范大学副校长 石漠化治理项目负责人乙引说:“黔西的石漠化很典型,一是面积大,二是破碎化程度强。我们项目点很环保,整套技术是可移动的,对农民的技术要求不高,治理的成效可以推广到全国相关的石漠化地区。下一步计划利用当地多云雾的天气特征,把雾气凝结成水,进一步的解决石漠化的对水的需求。”

记者

杨民铭 万祯

编辑

王珺璐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