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高校:让专业“长”在产业链上,研究“落”在发展实处

动静原创
1716458760
动静原创

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逐步提升,正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贵州各高校围绕“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中医药产业等方向深化科技攻关,实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培养、输送人才。

在贵州,有60个县(区、市)种植天麻,林下仿野生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天麻的菌种好不好对于生产来说非常关键。记者来到贵州中医药大学的教育部贵州民族医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时,贵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民族药资源研究院老师徐娇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她告诉记者,“在我们贵州毕节种了非常多的天麻,产量和品质和我们蜜环菌息息相关,前期有野生资源收集利用,在毕节地区开展田间试验。我们的成果也跟湖北、云南等地的一些单位进行合作、推广。”

贵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民族药资源研究院老师 徐娇

近年来,贵州中医药大学的教育部贵州民族医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重点围绕天麻、太子参、前胡,育成新品系8个,新品种2个。同时,与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构建喀斯特中药材“拟境栽培”的生态农业模式,获得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前端中药材种植是乡村振兴非常重要的经济抓手,把民生问题和我们科研工作、人才培养联系在一起。”教育部贵州民族医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成员、贵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民族药资源研究院院长周涛说道。

贵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民族药资源研究院院长 周涛

为进一步发挥民族医药特色优势,贵州中医药大学今年完成了贵州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贵州中医药大学苗医药研究院副院长胡成刚介绍,“我们博物馆现在形成了30万份药用资源的标本。在154个制剂里面,有58个制剂和企业合作进行深度开发。比如说开喉剑、仙灵骨葆,每年产值达到10亿元以上。贵州苗药企业有70多家,一半以上我们都有合作。”

在贵州理工学院矿业工程学院,在实验室里上课成了日常,老师正使用全省高校唯一一个模拟矿井设备给学生们讲课,而这个设备能解决学生难以经常接触矿井的问题。

目前,学院已建成13个专业实验室。让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是学院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今年4月,学院新开发的巷道围岩控制技术,已经应用于盘州市打牛场煤矿。贵州理工学院矿业工程学院教授许猛堂告诉记者,“利用我们的技术,能够保证巷道两年内不返修,给他们节约了6000多万元。我们的巷道支护严控流向技术已经与省内将近40多家煤矿企业合作。学校所有学生100%要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老师带着学生做实验,接触一些一线科研项目。”

贵州理工学院矿业工程学院教授 许猛堂

“围绕贵州省‘强工科’的要求,我们对专业进行了调整,建设了智能采矿、正在筹建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建造等专业。我们学校跟省内的头部企业,通过产、学、研、教多方面合作,为贵州省工业需求提供科技支撑。”贵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潘良明说。

贵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潘良明

记者 梁芯睿(实习)

记者

万好 韩杨

编辑

王涛

责编

王常星

编排

飞宇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