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逛吃贵州丨“形似莱菔之扁者,色正白,食之脆美”的地萝卜,是我们的童年记忆

动静原创撰文:周之江
1597456800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差不多二十年前,看过一部台湾电影《娃娃》,我们一群朋友都非常喜欢,以至于有好几年时间,每逢六一儿童节,便会相聚看一遍VCD。

这部出品于一九九一年的电影,由柯一正导演,故事非常简单,娃娃是来自山地的一个小女孩,因父母飞机失事去世后,她被送到台北,交给母亲生前的同学密友朱妈妈一家收养。娃娃带着一只宠物猪芭乐,成为了这个新家庭的成员。

某次,朱爸爸不小心弄丢了芭乐,娃娃遂在干哥哥朱皮的带领下,跟廖多、廖豪、肉粽等一群小孩,展开一场妙趣横生的寻猪之旅。没有想到的是,找到小猪芭乐时,它却掉入河中溺毙。

影片结尾,孩子们埋葬了芭乐,娃娃却毫不伤心,甚至立马就跟旁边路过的一只小狗攀谈起来,并叫它“芭乐”,认为小猪死后转世,成为了小狗。稍稍年长的朱皮不能理解,费尽唇舌跟娃娃辩论,“死了就是死了,死了就不会再活过来……”而此时的娃娃,终于明白,自己的父母的确永久地离开,他们并没有转世到台北,变成了现在的朱爸爸和朱妈妈。

推荐诸位找来看看,窃以为值得看。这里想说的,是芭乐这个名字,直到五年前第一次去台湾,我才晓得,原来芭乐是番石榴的别名,在当地种植甚广,果肉粗粝,酸甜味,产量大而价廉,是非常平民化的一种水果。不知为何,一边吃,一边就想到贵州极其烂贱的地萝卜来。

地萝卜

地萝卜也称地瓜,豆科豆薯属、草藤本植物,可食用的部分为其块根,又称沙葛、土瓜、凉瓜、凉薯、薯瓜,北方似无,西南一带大概比较常见。

前年去日本,在日记里有这么一段文字,“晚回大阪住,找一家小酒馆吃东西,尝到了山药泥饭,可口,我能习惯。略饮酒,地瓜所酿,本格芋烧酎,加冰喝。长老曰,日本人能琢磨,尽去土味,对身体还好”。都叫做地瓜,这个地瓜却不是地萝卜,而是番薯,跟我介绍地瓜酒的李长声先生是吉林人,在中国北方,好像不少地方都把番薯叫地瓜。

犹记幼时,水果难得一见,只有地萝卜上市,量大便宜,家里每每一买一大堆,不洗去上面敷着的泥土,可长期放置,不至腐坏。吃时剥掉上面一层薄皮,果色雪白,水分充足,甘甜可口,但家长一般不让多食,谓易上火云云。

生吃之外,地萝卜也可切片凉拌或清炒,滋味清爽。

我成年之后,几乎不沾此物,原因无他,小时候吃得太多,有些腻味了。最近恰是地萝卜采收的季节,前几天去安顺,在街头就碰到不少推着板车叫卖者,犹豫了一下,还是没下手。

地萝卜这名字取得着实不错,据说原产热带美洲,后传播到世界各地,产量特高,且种植甚易,大概是我们少时常见的原因。

手中缺书,惟一册常翻的清人吴其濬著《植物名实图考》,只找到一条“滇土瓜”,其中的描述与地瓜略相接近,“土瓜生滇、黔山中。细蔓,长叶微团。秋开如鼓子花,色淡黄,根以为果实。桂馥《札璞》:土瓜形似莱菔之扁者,色正白,食之脆美。……《遵义府志》:俗呼土蛋,岁可助粮。”

“形似莱菔之扁者,色正白,食之脆美”这几句描写,可说极为准确,莱菔即萝卜古名,八九不离十,应该就是我们熟悉的地萝卜。现在的城市小孩子,大多可能没见过也没吃过,倒不说是有多遗憾,但我自己是后悔遇到没有买来尝尝,因其中真有旧时的记忆也。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孔薇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