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收听节目音频
00:00 / -“立经济潮头 谋贵州发展 论贵商之道”
——贵州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贵商论道》
贵州经济广播FM98.9播出时间:
每周三、五 10:00-11:00 首播
每周六、日 10:00-11:00 重播
每周一至周日 17:00-18:00重播
“夜郎无闲草,黔地多灵药”。2017年度《贵州省中药民族药产业统计公报》显示,贵州省中成药工业总产值300.73亿元,占贵州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78.8%,贵州中药民族药竞争力稳步提升。早在2016年,贵州苗药就超过了全国藏药、维药、蒙药三大民族药之和,发展成为全国销售额最大的民族药产业。其实,苗药并非专指苗族药,而是贵州民族药的统称,其中包括有苗族的苗药、彝族的彝药等。贵州高原彝药厂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一家以“彝药”命名的药企,一直致力于“彝药”祖方的传承与创新。创立24年来,这家小微民族药企如何从曾经的资不抵债,到疫情之后的稳如磐石?面对资本的橄榄枝,他们如何坚守初心、济世厚生、敦理守仪?《贵商论道•民族药企“小而美”的力量》寻找答案!
【节目主持】
贵州公共频道《百姓关注》主持人 建冲(右一)
贵州经济广播主持人 易雯(左一)
【特邀嘉宾】
贵州高原彝药厂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馨(右二)
贵州高原彝药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红梅(左二)
胡馨、胡红梅,她们是亲姐妹,两姐妹之间相处很融洽。当然,在经营管理公司的时候,管理者的关系融洽必不可少。但是,一家小微企业能持续经营24年,仅仅依靠管理者的关系融洽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贵州高原彝药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高原彝药”)到底有哪些独到之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抽丝剥茧,找到企业持久经营的路径、方法和启示。
大浪淘沙始见金。严格意义上说,经历这次疫情能成功活下来的企业都值得点赞。而经历过疫情仍旧稳如磐石的企业,就值得敬佩了。贵州高原彝药厂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疫情来临的时候,红梅问了胡馨一个问题:“我们的现金流还能给员工发多久的工资?”听到姐姐的提问,胡馨二话没说赶紧算账。一番盘算之后,答案出来了——如果疫情持续,不能复工复产,不裁员不减薪,贵州高原彝药能坚持3年;如果裁掉少部分非核心工种,其余人员不减薪,公司能坚持5年。
问:当时连西贝贾国龙都说现金流只够3个月。贵州高原彝药却能撑3-5年。是什么让你们稳如磐石?
胡馨:首先,我们的企业规模较小,属于技术型企业,人工相对来说较少,停产时的主要费用除了人工几乎就没有其它的了,因此只要考虑人工工资就行;其次,我们现金流方面较稳。
现金流一定要和企业发展的模式相匹配,不能盲目扩张,重要的是走得“稳”,而不是走得“快”。对中小企业来说,它经不起很大的风吹浪打,因此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根基扎稳,能力要与企业发展规模相匹配,要和企业领导人的自身素质能力相匹配,这样才能让企业稳步向前。
问:不仅如此,疫情之下,胡馨还为一家经营餐饮的租户主动减租3个月,不是因为不缺钱,而是早有准备——早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家族就深知了现金流的重要性。是怎样的情况,具体跟我们说说?
胡红梅:当时我母亲跟我哥哥做了自己的企业,但是因为缺乏经验,没有太多现金储备,又遇上了金融危机,因此企业一度面临破产被倒卖的局面。但是,我们两姐妹坚持做下去,凭借着我们对自己产品的信心、对未来市场的信心,重新站起来,才有了今天的贵州高原彝药。
通过这次风浪,让我们意识到了现金流的重要性,也有了“此生再不负债”的决心。
问:贵州高原彝药是一家家族企业,胡红梅和胡馨是创二代。“创”是这家企业的基因。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初祖外公黄松柏把彝药方子传给了儿孙们,唯独外孙女,也就是胡红梅和胡馨的母亲李守仪想到要把药方子变成工厂化生产。当时除了母亲李守仪,其他人一律投反对票,大家认为做企业是一件很累的事,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会吃不消。但母亲李守仪却也是个倔强的人,认准的事,反对无效,“创一代”就此诞生。后来,胡馨首先进入了企业,成为母亲李守仪的接班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胡馨:首先还是对于产品的信任,因为产品本身比较好;其次老人家她也喜欢这份事业,所以我认为,我应该支持这个事业。
问:妹妹胡馨进入企业10年后,姐姐红梅也进入企业。你为什么迟到了10年?
胡红梅:因为家人都是搞技术的,都不擅长做销售,我觉得还不行,还得我出马。我原来就是做化工销售的,所以转型来做药品销售我觉得是合适的。
问:上下同心,其利断金。2005年,贵州高原彝药厂有限公司通过了国家GMP认证,成为一家规范性民族药企,正式进入正规军行列。2014年成为“贵州省科技小巨人成长企业”,2018年成为贵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回首20年,胡馨眼中的高原彝药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胡馨:我感觉是更“稳”了,抗风险能力增强了,大家更有风险意识了。现在做着这个事业心里更有底了,“底”来自于对产品的信心,因为我们的产品是治疗痛风疾病的,随着这类患者不断增加,我相信我们的产品肯定会卖得越来越好,加上民族药本身的副作用比较小,所以我们对这个市场更有信心了。
问:回首10年,贵州高原彝药最让红梅骄傲的是什么?
胡红梅:最让我骄傲是贵州高原彝药厂有限公司是一个有情怀的企业,我们的产品给老百姓解决了很多问题,所以我很骄傲,我们创造了社会效益。我感觉我不是一个卖药的,我是一个医生,而且是一个心存仁厚的医生,所以就很有幸福感。做事情不只是要挣钱,还要有社会效益。
问:企业走过24年,再次面临培养接班人的问题。如果孩子们不愿意怎么办?彝药还怎么传承?
胡馨:我们不会强求孩子,他喜欢干啥他就干啥,他没有这个义务来做他不喜欢的事。我认为这个企业的传承,不是一定要传承给某个有血缘的人,而是传承一种理念,传承给认同你这种理念并且会坚持做下去的人。
问:让合适的、愿意让民族药发扬光大的人来传承。这是否意味着你们的民族药传承上升到了为社会而传承,而不是为家族而传承?
胡红梅:抽丝剥茧之后,核心就是为社会而传承,把有价值的东西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老百姓才会得到好处。
问:红梅曾说过,贵州高原彝药不是小微企业,是“小而美”的企业。你觉得你们的企业“美”在哪里?
胡红梅:我们的企业规模不一定大,但是每个跟我们企业打交道的人,不管是员工、病人,还是经销商,他们都有美好的感受,这就是一种“美”。让每个人想起贵州高原彝药时都能会心一笑,这样就行了。
问:小微企业如何活得久?活得好?
胡馨:首先,我认为企业能力要和企业规模相匹配,不要盲目扩张,要估算清楚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其次,我觉得只要用心去做事,相信自己的产品,踏踏实实去做,就一定会做得好、做得久。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点击文中音频链接收听。
领军贵州崛起,共话贵商风云。
FM98.9贵州经济广播《贵商论道》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