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山海同行·决胜今朝|浙江赴黔东南采访团走进丹寨 感受东西协作丰硕成果

动静原创动静
1598445060
积分商场

8月26号,“山海同行·决胜今朝”东西部扶贫协作“6+1”省级媒体主题采访活动开展第二天,浙江赴黔东南采访团走进丹寨,先后来到农业产业基地、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实地了解东西部扶贫产业发展情况。 

眼下,正是吊瓜丰收的季节。在兴仁镇烧茶村吊瓜套种板蓝根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收吊瓜。采访团走进田间地头,查看吊瓜收成和长势,还与基地负责人、村民进行交谈,详细了解基地产销对接、利益联结等发展模式。 

“在这里摘吊瓜,一个小时10块钱,一天8个小时就是80块钱,瓜多的时候,一天能挣100块钱。”今年50多岁的王成莲是兴仁镇烧茶村的村民。去年,她从外地打工回来,看到家乡产业的迅速发展,便辞去工作回到家乡。“一个月两千多,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比去外面打工好,还能照顾家人。”

烧茶村第一书记邹艾也给采访团算了一笔账,“今年合作社710亩吊瓜到了盛产期,15块钱一斤,价格和去年的收购价格持平,整个产值预计有200万左右,套种有540亩的板蓝根,每斤6毛到1块钱之间,大概有50万左右的收入,还能够带动村里50人左右到基地进行稳定的务工。 ”

记者了解到,2018年,杭州市滨江区开始对口帮扶丹寨县。为解决丹寨中药材种植用地紧、亩产效益差的难题,2019年丹寨县充分利用吊瓜喜阳,板蓝根喜阴的特性,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270万元,在兴仁镇建设了百亩吊瓜套种板蓝根种植基地,将每亩利润提升至4500元,并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建档立卡贫困群众68户248人稳定增收。

如今,在该基地的示范引领下,目前全县吊瓜套种板蓝根面积发展到今年的12000余亩,成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致富瓜”。

“这个基地的模式挺好的,村民在这里做工,每个月有2000多块钱,时间也比较自由,多劳多得,另外把土地流转出去,一年就是1万多的收入,比较合理也比较科学,能更好地帮助老百姓增收。”央广网记者王海鹏说,用习总书记的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来形容这里最合适不过了。

“贵州有万重山,我们浙江有千条水,通过浙江的帮扶就是绿水跟青山的配合,让老百姓看到了金山银山,我觉得这个意义还是蛮大的。”王海鹏告诉记者。

随后,采访团一行又走进了林下中药材、林下养鸡示范基地,了解丹寨县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来到易地扶贫搬迁点金钟社区,考察洗涤、蜡染等扶贫车间,探访就业扶贫情况,感受东西部扶贫协作的丰硕成果。

杭州电视台记者周鑫对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印象深刻,他说:“这种套种的模式非常实际,本来松树林的成长一个周期要等10年,现在林下种了很多中药材,还有养鸡,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整个经济效益也大大地提高,切切实实地为老百姓带来了经济收入的提高,我觉得这些东西部协作项目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非常好的。”

通过深入交流,浙江之声记者徐鹏飞对易地扶贫搬迁也有了新的见解。“他们原先都是住在山区,在家种地务农,现在搬到县城里以后,除了生活上方便了,而且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每个月都有2000到3000元的收入,既方便带孩子,也掌握了一门劳动技术,真正的从村民转变成了技术工人,这种模式非常好。”

据介绍,自2018年杭州市滨江区对口帮扶丹寨县以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22亿元,选派挂职干部、专技人才49名,实施产业、劳务协作、人才培训等各类项目47个,涉及全县7个乡镇104个村,产业利益联结贫困人口9300人,5万余名群众受惠。

丹寨县委副书记雷林多表示,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丹寨县吸纳东部先进的发展思想理念、新的产业,创新发展“三带模式”,品牌带企业、公司带基地、合作社带农户,大力实施三个一万亩产业,万亩蓝莓、万亩茶叶、万亩的吊瓜,促进群众通过劳动增收致富,对推动全县的脱贫攻坚,以及巩固脱贫成效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来到丹寨挂职两年多,在杭州市滨江区挂职干部、丹寨县副县长徐建刚看来,这里完全已经变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当地的群众特别的淳朴,特别想发展、想致富的迫切心情,当地的干部工作执行力很强,通过我们一起得努力,当地的产业发展、劳务输出取得了比较多的成效,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接下来,我们要继续围绕东西协作的总体工作要求,从产业发展、人才输入、劳务输出等方面,充分发挥我们各方面的资源,实现当地经济的大发展,跟当地群众一起来携手奔小康。”

记者

杨俊 姚慧

编辑

苏丹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