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杨美 贵州省人大代表,贵州巧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主持人:申炜
主持人:首次当选省人大代表,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最关注的内容是什么?
杨美:这一次参会,最大的期待就是听到更多关于就业和民族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的好声音。当听到报告提出,要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增收,特别是把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纳入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的时候,既激动又备受鼓舞,让我们发展更有信心和底气。
主持人:听说每次出门您都有一个习惯,会随身带着一些苗绣蜡染作品,这次带来了什么?
杨美:今年我身着苗族盛装参会,还带来了改良后的香包、香妃扇等民族手工艺品,向大家展示苗族蜡染技艺和苗族文化,让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需求有机结合,吸引更多人爱上我们织金的苗绣蜡染手工艺品。
主持人:今年两会,您带来了一份关于《发展毕节苗族蜡染刺绣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当下,苗族蜡染刺绣产业如何更好的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杨美:毕节市有苗族蜡染刺绣企业46家、合作社63个、家庭作坊438个,年轻人从事这个行当的不多,上了年纪的老人视力下降不能再继续刺绣。我建议针对苗族蜡染刺绣从业人员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的实际,通过政策引导、教育培训等方式,实施“绣娘”低龄计划,把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吸引回来,加快催生一批职业化的产业队伍。希望能够出台更多传统技艺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从政府统筹、精准定位、人才支撑、创新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突破瓶颈,真正实现让传统和时尚互动、文化和产业交融,发挥苗族传统技艺在助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主持人:2018,贵州巧姐民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您开始带领家乡妇女一同发展。未来,如何更好的让“指尖技艺”成为“指尖经济”?
杨美:2017年,随着锦绣计划的深入推进,我决定回乡创业,带动家乡的姐妹们一起就业增收。2018年,我成立了贵州巧姐民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蜡染生产逐步向产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发展转变,通过“公司+合作社+绣娘”的发展模式,我和家乡的300多名画娘和绣娘让蜡染和苗绣产品销往省内外,订单多的时候,每人每月能获得四五千的收入。作为一名苗族手工技艺传承人,看到姐妹们既能在家门口就业,可以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小孩,还让手中的“非遗”得以传承,心里美滋滋的,觉得更有动力了。
主持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对此,您有何思考?
杨美:贵州毕节苗族蜡染刺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织金县为代表的蜡染、刺绣已分别列入国家级、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誉为“世界上最精细的蜡染”。要在保留原生态韵味的基础上,强化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时尚需求有机结合,开发设计具有文化品位、技术含量和市场需求的传统手工艺时尚精品。同时,通过互联网直播等方式为品牌赋能,让我们的传统手工艺品“活起来”又“火起来”!
(摄影:毕节日报 陈曦)
主持人:展望未来,您有何新期待?
杨美:希望能带领更多的妇女同胞把蜡染产业做大,深入系统开展技能培训,努力成为技艺精湛的带头人、影响力十足的传承人,用好手中的蜡刀,将特色苗族蜡染刺绣传承好、发展好,吸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共同绣出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