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这个玉米杆有两个我那么高,玉米大小有我两个手掌大……”
在贵州省农科院的玉米试验基地里,惊讶声此起彼伏,大家纷纷掏出手机和这些贵州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们合影。
贵州省农科院旱粮所副所长吴迅接受动静记者采访
今天(7月23日),省农科院举行了别开生面的科技开放日活动,现场省农科院旱粮所副所长吴迅向大家介绍了他们研发的黔玉1808、黔糯768等20多种高产新品种玉米。他告诉大家,这些新品种玉米作为青贮饲料,最高亩产可达6吨。籽粒玉米每亩最高能达到2000斤,产值最高可达3000多元,实现了从低产到高产的华丽转身,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虽然我就是做农业研究的,但是也确实是第一次见到这么高品质的玉米,点赞!” 在现场参观的罗智慧激动地说。
在藜麦和酒用高粱基地,参观者又被“五颜六色”的藜麦吸引。省农科院旱粮所研究员王伟为大家介绍了贵州藜麦的研发情况,“贵州非常适合藜麦的生长,我们从2016年开始研究藜麦,已育成了藜麦新品种黔藜1号、黔藜2号与黔藜3号,测产下来亩产最高可达230公斤,产值超过4000元。除了食用,藜麦由于颜色靓丽,还可以作为观赏植物。”
除了藜麦,农科院的实验基地里还有酒用高粱等秋粮作物。一块块充满惊喜的试验田、试验地让参观者们啧啧称叹。
“贵州竟然有这么多值得称赞的农业科研成果,非常惊喜。希望类似的科技开放日活动多多举办,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贵州农业发展的成就”,参观者余伟向动静记者表示。
据了解,省农科院目前已拥有18个专业研究所、23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涵盖粮、油、果、蔬、茶等50余个专业领域。“十三五”以来,省农科院审定新品种75个,获得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登记38个,获国家知识产权42项,科技服务覆盖全省,为贵州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实习生郑妮璟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