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多花钱还不省心?别让第三方购票平台坑了回家的路

人民日报
1612598220
积分商场

近日,相声演员大兵在网络上发布一段视频,揭露了第三方网络订票平台的“票霸”行为:黄女士在某在线旅游平台上购买一张2千多元的高铁票,因匆忙写错了两位身份证号码,遭遇“号改不了”“车上不了”“钱退不了”的“三连击”。记者调查发现,黄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记者在多个平台购票时,也陷入了“钱票两空”的窘境。

随着手机购票成购票的主流选择,形形色色的网络订票平台应运而生。围绕这种“代购”行为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息。出于“想省事”和“多花一点钱能享受到更优质服务”的心理,一些消费者主动选择第三方网络订票平台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不能提供相应的服务,甚至用各种“套路”坑害消费者,那自然另当别论。

实名制下,填错身份证号为何还能买票?黄女士的遭遇令人纳闷。

据中国铁路官方售票平台显示,“根据铁路实名制购票有关规定,票、证、人一致方能购票乘车。同时,为了有效打击囤票、倒票的违法行为,铁路部门通过国家身份认证权威部门对注册用户和乘车人进行了身份信息核验。”

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去哪儿旅行”“同程旅行”等平台提供了“免核验通道”,不仅额外收费,竟然还有“神操作”——不经身份核验就能成功购票。一些平台甚至诱导消费者购买该服务。

用户必须通过身份核验和手机号核验后,方可正常购票,为何还存在“售票漏洞”?在身份信息有误的情况下,平台是如何完成出票的?出的是谁的票?既然无法退票,那购票款又去了哪里?这一系列问号显然都有待拉直。

网络订票平台利用技术手段抢票,或许还不能算违规操作,可填错身份证号还能买到票,这显然违背了相关规定。如此“见钱眼开”,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无疑给黄牛留下可乘之机。

在商言商,网络订票平台通过代购获取一定的收益,只要在规则允许范围内,消费者心甘情愿主动选择,其实也没啥问题。只是,既然开通了“免核验通道”,就应该有足够的把关能力,如果出事了仅凭“购票者应自行承担因信息提供错误而带来的损失”的免责声明就想一推了之,显然也说不过去。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针对第三方购票平台的投诉层出不穷,消费者往往“多花钱”还“不省心”:默认捆绑搭售增值服务;退票难、退款慢、虚假宣传售卖会员;消费者在享受表面上第三方平台的便捷购票服务时,也面临信息泄露、附加收费的风险和陷阱……

据最新消息,相关维权视频和文章在网上发布引起热议后,目前涉事购票平台已向黄女士道歉和退款。但是,此次事件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却不能就此放过:

一方面,所有第三方票务平台都应尽快对照自查,主动修补类似“系统漏洞”;另一方面,职能部门也应有的放矢,加强线上监管,为消费者安全购票保驾护航。尤其是铁路官方售票平台,更应切实通过技术手段补上这类“售票漏洞”。春运已至,切莫让消费者陷入“多花钱”还“不省心”的怪圈。

编辑

李旎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苏姝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