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声音贵州 | 它,绝对是贵州乡村美食文化的代表之一

动静原创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1652785140
积分商场


贵州人普遍喜欢糯食,能用糯米做成各式各样的食品,不但平时经常食用,而且逢年过节更是家家必备,生辰喜庆的日子用糯食款待客人,或者馈赠亲友,形成一种特别的习俗,显示出贵州各民族在饮食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有人把它称之为“糯米文化”。在贵州,糯米做成的食品种类很多,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糯食体系,把它们归纳起来,大致有6个系列:

糯米饭

最常见的是糯米饭,即将糯米洗净后蒸熟食用。看似平常,但贵州糯米饭的吃法却与别处不同,在香喷喷的糯米饭上,加入脆哨、油辣椒、苏麻、糖、酱油、香葱等佐料,兼有甜、辣、香、咸的特点,别有一番风味。

最讲究的是宴席上的“八宝饭”,它以糯米饭为主要原料,加上芝麻、核桃、洗沙、瓜片、百合、苡仁米、西米、莲子等8种配料,还渗入一大碗富油的甜汤。在布依族地区,清明节或“三月三”所吃的糯米饭,会用5种不同植物的汁水浸泡而成,染得五颜六色,看去格外喜庆,给人以吉祥之感,称为“花米饭”或“五色饭”。

糍粑

“糍粑”又是一个系列,它是用糯米饭加工成的,大概是因为粘性特强,故名“糍粑”。过年打糍粑在贵州农村里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好像是没有糍粑就会使年节气氛逊色。如果说云南以饵块著名的话,那么,贵州颇具代表性的食品之一就是糍粑。

贵州粽粑(粽子)

在我国南方,特别是湖南、广东、广西和贵州,都喜欢吃粽子,一般多在端午节食用。贵州的粽子是用一种富有清香味的阔叶包成,因为这种叶子专门用来包粽粑,称为“粽粑叶”,捆扎的草称为“粽粑草”,很有山野风味。贵州的粽子贵在自然的清香,吃起来很清淡。

清明粑

在贵州,用糯米磨成面粉或加水磨成“吊浆粑”,可以做成许多食品。最普通的吃法是做汤圆,著名的如毕节汤圆,是极好的点心。用糯米面加水捏成小团,内包鲜肉或洗沙,并加芝麻、核桃、花生,放在叶片上蒸熟,叫做“叶儿粑”。清明时节,在山中摘回一种“清明草”,和在糯米粉中,可以做成应节的“清明粑”。还有一种“黄粑”,用糯米、包谷(即玉米)、黄豆蒸制而成,沤成黄色,用笋壳叶包好,柔软甘甜,可以冷食、烧食或用油炸。

贵州人喜欢喝酒,当然也就会开发用糯米酿酒,这在贵州相当普遍。用糯米做成的酒名目很多,如刺梨酒、黑糯米酒、九阡酒之类。

应该说,糯米在贵州饮食中之所以受到重视,并形成一种特色,原因是多方面的。贵州是稻米的原产地之一,古代的“百越”民族大都以糯米为主食,可是,后来由于人口日渐增多,而贵州的水田有限,糯谷产量不高,不得不广泛种植籼稻,因此糯谷的种植面积日益缩小,但因它是水田农业开创的象征,人们对它有特殊感情,农户往往保留一小块田地种植糯谷,作为年节、喜庆及祭祀之用,于是成为一种珍品。

其次,由于糯谷不多,其色、香、味又在其他粮食之上,显得格外珍贵,平时不肯轻易食用,把它妥善保存,集中在节庆时拿出来,或待客,或馈赠,或祭祖,用糯米来表达自己的心意。再有就是糯米质地优良,洁白晶亮,香气扑鼻,富有粘性,能引起许多美好的想像,例如:洁白象征纯真,芳香意味美好,粘连则使人有亲密之感,所以是一种再好不过的吉祥物,可谓是粮食中的“美玉”。

最后,当然是糯米的用途相当广泛,可以做成许许多多的食品,因而人们的烹饪技术在糯米上可以得到充分展示,比之大米、包谷有更多的创造性。凡此种种,糯米在贵州食品中显得富有特色,特别是布依族、侗族、水族地区,这种特色更为突出,更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

声音贵州 讲述贵州声音

展示贵州生态文明

宣传贵州乡村振兴


编辑

张强 任绍文

责编

范轩尉

编审

李理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