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新国发2号文件您最关注什么内容?
陈政:我最关注的是--“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对外开放通道和平台载体建设,深入推动制度型开放,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升级版。”
中国的对外开放,最早应该追述到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开创丝绸之路,一直开放到罗马帝国。汉的时候其实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那时已经可以到达印度的南端。盛唐时期中国的对外开放达到一个空前的水平,对中国周边遍及各国,如朝鲜、日本、波斯等都以中国为商贸中心。元朝的版图很大,它一直都对外开放。在平时有很多西欧,中东,西亚,北非文化传入中国。到明朝时期对外开放又达到一个高潮,郑和下西洋就是在明朝时期由明王朝出资支持的。
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远古人类化石和远古文化遗存发现颇多。早在24万年前,就有人类栖息繁衍。在这个“山国”和少数民族人口多的省份,改革开放显得非常重要。随着全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贵州对内对外开放开始起步。贵州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大力加强同兄弟省区市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谋发展。这是符合经济增长理论一直把投资视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经济规律的科学论断,这进一步指明了在新时代新阶段,贵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分析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活力空前释放。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建设完善“1+8”国家级开放平台,民营经济比重达到57%。成功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数博会、酒博会、民博会、贵洽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等重大开放活动。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增长,150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入驻贵州。开放创新的贵州已经成为一片充满生机的热土,正昂首阔步走向世界。
动静:您认为贵州必须抓住的重点机会是什么?
陈政:地处西部内陆的贵州,在对外开放的同时,要实施对内开放。
(一)对国外、境外的开放
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一是扩大外商投资的领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鼓励外商投资贵州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市政、环保等基础产业或基础设施;
二是针对当前国内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的情况,把外资的投向引导到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上来,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在贵州建立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三是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对外开放,推进投资融资体制改革,促进我省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积极争取国家在我省开展外资银行、证券、保险、商业零售、运输、电信、旅游及其相关的服务、中外合作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试点;
四是发挥贵州劳动力价格低和军工企业的技术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盘活资产存量,提高竞争能力。
五是在继续扩大对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开放的同时,大力扩大对北美、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加强同跨国公司驻华代表机构的联系,积极争取世界500强企业来贵州投资或设立研发机构,努力形成大跨度、宽领域的合作空间。
六是积极探索利用外资的新途径、新方法。大胆采用BOT、TOT等方式,以拍卖经营权等方式换资金,换技术。同时,将采用中外合资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以及出让股权,兼并、收购、重组等方式利用外资。
(二)扩大对省外的开放
一是推进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合作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水平发展。近些年来,与大连、青岛、深圳、宁波四个对口帮扶城市为重点的东西部经济合作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东部发达地区一批优强企业、优势品牌纷纷与贵州合资合作,从而带动了一批企业提高竞争能力,取得较好的效益。与东部发达的对口城市已开始从一般的帮扶关系,向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和市场经济原则开展经济合作的方向发展。
二是通过西南六省区市七方区域经济协作工作平台开放。按照六省区市七方会议确定的主题,在“加快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联合构建西南出海大通道”“联合开发大西南旅游业”“联合推进西电东送”“联合构筑长江、珠江中上游生态屏障”等方面加强与临近省区的合作。围绕建设“南—贵—昆”经济区开展调查研究,加强与沿边区域经济协作组织的联络和协调工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共同构筑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是通过内引外联,招商引资的方式,扩大对省外的开放。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和市场经济规律,找准招商引资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一批有利于保住青山绿水,符合环保节能减排要求的好项目相继落户贵州。
(三)扩大省内的开放
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在扩大国外(境外)和省外开放的同时,十分注重省内地区之间的对外开放。这样,有利于省内各地区之间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配置资源,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谋发展。在扩大省内开放中,区域之间的经济协作十分重要。早在2001年,全省各市州地之间实施经济协作项目1698个,实施省内协作资金3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3%。可见,扩大省内开放和经济协作,是对内对外开放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
实施与中、东部地区经济合作,是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实施与中、东部地区经济合作,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提高贵州综合实力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
第一,认真分析省情,积极推行定点定向招商,把吸引中、东部地区资金作为我省招商引资的重点来抓。第二,积极支持中、东部发达省区在黔设立各种商会及办事机构,实现“以商引商”。第三,积极推动与大连、深圳、宁波、青岛等四个东部沿海对口帮扶城市之间的经济合作。第四,积极吸引中、东部地区优强企业来黔投资。第五,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第六,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五)立足省情 着力推进与中、东部经济合作
首先,东部地区沿边沿海,发展快,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的推进,东部地区来西部欠发达地区找市场,找资源的趋势发展迅猛。其次,中部地区是东西部经济合作的“扣眼”和“桥头堡”,要做好有关链接工作。第三,积极实施与中、东部经济合作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大规模发展。
动静:跳出贵州看您有哪些观察?
陈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诱导下,寻求直接投资几乎成了每个国家或地区政府致力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也几乎成了政府实现充分就业的根本抉择。因为任何一项新的投资建设,不仅使经济增长成为可能,也使税收增加成为现实。同时,随着新项目的开工建设,新的就业岗位也相应得到增加。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贵州是一个地处西部的省份,构建有效的投资环境便成了经济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改善投资环境一直深受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投资环境也逐年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也取得了一些较为成功的经验。
世界认识贵州的“新名片”——大数据正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新动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成为多彩贵州的主旋律。贵州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化。当年的梦想,今朝实现。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变化,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贵州的发展亦离不开世界。要紧紧把握经济全球化加快的趋势,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断丰富对外开放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拓宽开放视野
从战略上把握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双向互动关系,深入研究世界经济的运行规律,密切关注世界经济的最新动态和趋势,关注商品、资本、金融、股票、证券各种市场的行情,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因势利导,掌握中国和贵州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既充分利用外部的有利条件,又防止外部危机和动荡可能对我国和贵州经济造成的冲击;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又注意维护我国和贵州的经济安全。
利用两种资源
在合理开发和保护自己资源的同时,扩大对外合作的领域,充分利用外部的资源和条件,积极引进外资,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效益。学习、引进和消化先进技术,加大技术改造的力度;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与跨国公司、世界500强建立更加密切的关系,借助其技术、资本、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扩大自己生产、经营和销售规模,使产品打入国际国内市场,实施地道的“贵州制造”品牌战略。
利用两个市场
在拓展国内市场的同时,更加广泛地开拓国际市场。既要巩固传统市场,力争向欧、美、日、东南亚重点市场多出口,也要开拓新兴市场,更多地打入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有潜力的非洲、拉西美洲、东欧和西亚等市场。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多渠道、多方式扩大商品、劳务、技术和服务的出口,合理调控进口,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加快实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企业及产品生存、发展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能力。
掌握经济规则
讲信用、负责任,认真履行作为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组织成员的有关义务,兑现承诺;充分享受和行使自己应有的权利,用国际法规作依据,维护我们自身利益,反对侵害我们自身利益的行为;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认真学习研究掌握和运用世界经济、法律、外语、外经、外协知识和水平,为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加强外经管理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及省情的外经贸管理体制。加快外经贸企业改革,实行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增强外经贸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间经贸合作组织活动,利用双边和多边机制发展经贸关系,加强互利合作。既要敢于和善于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加快发展;又要对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利影响有足够认识,加强防范,灵活应对,增强抵御冲击和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更好地发展壮大自己。
坚持市场主导
充分运用市场对要素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走市场化、开发式的合作路子。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推进区域之间全方位的经济技术合作,把发达地区的资金、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市场、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促进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抓住对口帮扶的机遇,努力把自身的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坚持环境营造
在抓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进一步营造投资环境建设。一是加快建立和完善良好的投资政策环境。加大对招商引资企业的政策扶持和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政策引导力度。二是加快建设和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重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三是加快和完善法制环境。抓好外来投资者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学习、贯彻,对损害投资环境进行责任追究。四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优质的服务环境。加强外商服务体系建设,为外商提供便捷优质的“一站式”服务。五是加快建立和完善优质的诚信环境。营造“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个个都是开放形象”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