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旮旮角角贵州史丨丰子恺与刘薰宇

动静原创撰文:周胜
1619057640

1937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十一月,丰子恺率全家老小11口人逃难,从故乡出发,经江西,到达湖南长沙,后迁广西桂林,又受聘西迁中的浙江大学,执教广西宜山,为浙大师生讲授艺术教育和艺术欣赏等课程。1939年辗转到贵州都匀。1940年2月,丰子恺全家随浙大迁往遵义。其子女丰陈宝、丰宁馨、丰华瞻已到了考大学的年龄了,但按规定必须有高三毕业文凭。丰子恺在贵阳问起老友刘薰宇的情况,得知刘薰宇应贵州省教育厅厅长张志韩邀请,从昆明西南联大回贵阳任省立贵阳高级中学校长,学校已迁往修文。丰子恺便将姐弟三人托付给刘薰宇,插班读高三下学期。半年后均顺利获得高中文凭。又因成绩优秀,三人均考入浙江大学。教师刘方岳先生的女儿刘容也曾由贵阳女中转学贵阳高中,她说:“本来贵阳高中只招收男生,当时为了照顾教职工的实际困难,才招收了几个教职工的女儿”。由此可见丰子恺与刘薰宇两位大师级人物的交谊不是一般的。

省立贵阳高中学籍册

1922年,丰子恺与刘薰宇相识于浙江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刘薰宇(1896~1967)著名教育家。贵阳人。1919年毕业于北京高等师范数理系,即今北京师范大学。曾与同学匡互生、周为群、杨明轩、左礼振等组织“同言社”,后改名“工学会”,秘密学习介绍各种社会主义流派思想的小册子。匡互生是五四运动的急先锋和策划者之一,组织并参与大会和游行,第一个点燃赵家楼烈火。刘薰宇曾经回忆说:“抵赵家楼曹汝霖宅,宅门紧闭,(匡)互生首先攀墙破窗而入”。

刘薰宇毕业后先在河南省立第一师范任教,在学生发起抵制日货运动时,刘薰宇、张邃青、嵇文甫等教师积极捐款,支持学生印刷宣传品。后刘薰宇到湖南常德第二师范任教,匡互生和夏尊执教湖南省立一师,匡互生是毛泽东创办的“新民学会”早期会员。由匡互生介绍刘薰宇与夏丏尊相识。后由夏丏尊介绍刘薰宇到春晖任教务主任兼数学教员,在这里任教的还有朱自清、朱光潜、匡互生、杨贤江、刘淑琴、张孟闻、范寿康等。丰子恺教音乐、图画。名师云集于此,有“北南开,南春晖”之誉。

《春晖》上丰子恺自画像

《春晖》上丰子恺绘刘薰宇

在春晖,刘薰宇奠定了他的科学教育观与学校管理思想。他在《全人教育论发端》中提出:“‘全人教育’是以全人为目标,用教师的全人活动指导学生的全人活动为手段的教育——‘全’不是‘完全’的意思,是‘整个’的意思。”“受教育,是为了每个孩子都能拥有均等的发展机会,为了孩子们能更好发挥他们各自的能力。” 

春晖中学的老师

丰子恺、刘淑琴、夏丏尊、刘薰宇四家比邻而居,不分彼此,日常用品互通有无。朱光潜说:“那时候他(指丰子恺)和我都在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书。他在湖边盖了一座极简单而亦整洁的平屋。同事夏丏尊、朱佩弦、刘薰宇诸人和我都和子恺是吃酒谈天的朋友,常在一块聚会。酒后见真情,诸人各有胜概。”夏丏尊在《〈爱的教育〉译者序言》中说:“邻人刘薰宇君、朱佩弦君,是本书最初的爱读者,每期稿成即来阅读,为尽校正之劳;封面及插图,是邻人丰子恺君的手笔。都足使我不忘”。丰子恺那副《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漫画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1925年初,丰子恺与匡互生、夏丏尊、刘薰宇等因与学校当局的办学思想不和,辞职离开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到上海于小西门黄家阙路创办立达初级中学。7月,学校迁建江湾,改名上海市私立立达学园。随即产生的立达学园校董会,成员由匡互生、陶载良、丰子恺、刘薰宇、朱光潜、夏丏尊、周予同、陈望道、俞君适、王更三和张石樵等组成。刘薰宇任立达学会常务委员、立达学园行政委员会主席兼编辑主任。匡互生谈到创办立达的宗旨时说:“我们坚信学校要有特殊的精神,才可以造就真正的人材;而这种特殊的精神要能对于现时社会有补偏救弊的效用。”刘薰宇也在《立达中学校——它的创设现状与未来的计划》文中阐述了创办立达的原因。为凑集开办经费,丰子恺卖去了他在上虞白马湖的房子“小杨柳屋”。在立达,既有匡互生、丰子恺、夏丏尊、刘薰宇、方光焘等创办人,也有茅盾、胡愈之、刘大白、叶圣陶、郑振铎、朱自清、陈望道、俞平伯、周予同等任文史老师,胡愈之教世界语,楚图南教经济学,吴冷西教日语,刘薰宇教数学,丰子恺、钱君陶、关良、陈抱一、吕骥和裘梦痕等任美术和音乐老师。恽代英曾到立达学园演讲;鲁迅先生亦到立达学园作过两次讲演。李叔同(弘一法师)为立达学园创作了校歌“立己立人,达己达人,吾校之训,拳拳服膺。好学、力行、知耻、日新又日新。互助、奋斗、创造,求民族复兴”。

立达学园

丰子恺与匡互生、夏丏尊、刘薰宇等仍然经常相聚吃酒,朱光潜在其《丰子恺的人品与画品》中写道:“后来我们都离开白马湖,在上海同办立达学园,大家挤住在一条僻窄而又不大干净的小巷里。”“虽然由山林搬到城市,生活比较紧张而窘迫,我们还保持着嚼豆腐干花生米吃酒的习惯。”丰子恺的第一部漫画集《子恺漫画》于1925年由文学周报社出版。郑振铎、夏丏尊、朱自清、丁衍镛、方光焘、刘薰宇等六人为作序。刘薰宇序作于1925年重阳节,他在序中说,美是只可感受而不可捉摸的,这里的感受是指生命的共鸣。丰子恺富含诗意的漫画能给人以美的启示,引导人踏进美的世界。

1926年,由胡愈之的创意和策划,章锡琛在夏丏尊、吴觉农、叶圣陶、刘叔琴等支持下创办了开明书店。丰子恺、刘薰宇、朱光潜、朱自清、范寿康等都先后加入了开明。抗战时期,贵阳的开明书店办事处就曾设在刘薰宇老家的前半部(今醒狮路),1942年叶圣陶路经贵阳,就在此下榻。

丰子恺绘开明时刘薰宇

1928年刘薰宇留学法国巴黎大学。1930 年回国后,返立达学园,并在上海暨南大学、大夏大学、同济大学兼课。1930年,夏丏尊、叶圣陶、丰子恺与刘薰宇等创办《中学生》《新少年》刊物,刘薰宇的数学小品,贾祖璋的生物小品,深受学生欢迎。刘薰宇的《开明算学》成为20世纪30年代很多学校采用的数学教本,还有《解析几何学》也成为当时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补充。他和夏丏尊先生合著的《文章作法》,在不少学校成为必读的课外读物。朱光潜说:“如果你想对于作文方法还要多知道一点,我劝你看看夏丏尊和刘薰宇两先生合著的《文章作法》。这本书有许多很精当的实例,对于初学是很有用的 ”。刘薰宇特别注重学生的课外学习和数学科普教育。刘薰宇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人格的培养,健全的人格应具备高尚的道德、优美的感情、丰富的知识和相当的技能。青少年学生要达到这些条件,必定是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不断地完善自我,除了教师传授的知识,还要在课外阅读中去获取。

匡互生1933年逝世,刘薰宇作为他的同学、同事、挚友,当年就撰成《匡互生先生年谱》,刊载于立达学园《立达》半月刊。1937年“七七”事变后,刘薰宇和夫人带着三个孩子挤上了上海到重庆的最后一班轮船,经重庆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贵阳。

为了满足读者的要求,刘薰宇与1934年将发表在《中学生》的11篇文章进行了摘抄,然后汇编成了《数学趣味》这本书。1939年,刘薰宇任西南联大数学教授,终于在昆明把1936年冬开始撰写,1937年1月起陆续在《中学生》刊载的《马先生谈算学》写完。他说:“我希望,能够把这没有生命的算学问题注进一点活力。”“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方式,扭转数学给人枯燥的印象,让孩子们爱上数学,毕竟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刘薰宇的《马先生谈算学》和《数学趣味》《数学的园地》,被称为写给中小学生的数学科普经典。三本书都极为有趣,把数学书语文化,在讲故事中读懂数学,这就是这套书最大的魅力,对许多科学家、数学家产生深远影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院士说:“有一位刘薰宇先生,他是位数学家,写过许多通俗易懂和极其有趣的数学方面的文章。我记得,我读了他写的关于一个智力测验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这些极为重要的数学概念。” 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著名数学家谷超豪说:“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刘薰宇的《数学的园地》。它介绍的微积分和集合论的初步思想,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知名数学家、原武汉大学校长齐民友先生也曾经写到过,初一时学数学,那时的数学非常难,有很多的四则应用题,后来他看了刘薰宇的作品后,用他书中教的方法做题,非常容易,受到了老师的表扬,从此以后,才逐渐增加了对数学的兴趣。对于陈景润而言也是一样,这套书给他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给他的数学发展之路打下了极为重要的基础。

丰子恺欣然为之写序:“我中学时代最不喜欢数学,最喜欢图画,常常为了图画而抛荒数学课。看到某画理书上说:‘学数学与学图画,头脑的用法相反,故长于数学者往往不善图画,长于图画者往往不善数学。’我得了这话的辩护,便放心地抛荒数学课,仿佛数学越坏,图画会越好起来似的。现在回想觉得可笑,又可惜,放弃了青年时代应修的一门功课。我一直没有尝过数学的兴味,一直没有游览过数学的世界,到底是损失!”

“最近给我稍稍补偿这损失的,便是这册书里的几篇文章。我与薰宇相识后,他便做这些文章。他每次发表,我都读,诱我读的,是它们的富有趣味的题材。我常不知不觉地被诱进数学的世界里去。每次想,假如从前有这样的数学书,也许我不会抛荒数学,因而不会相信那画理书上的话。我会鼓励薰宇续作,将来结集成书。现在书就将出版了,薰宇要我作序。数学的书,叫我这个从小抛荒数学的人作序,也是奇事;而我居然做了,更属异闻。序,似乎应该是对全书的内容有所品评或阐发的,然而我的序没有,只表示我是每篇的爱读者而已。唯其中《韩信点兵》一篇给我的回想很不好:‘这篇文章发表时,我正患眼疾,医生叮嘱我灯下不可看书,而我接到杂志,竟在灯下一口气读完了。次日眼睛很痛,又去看医生。’”

刘薰宇请丰子恺“这个从小抛荒数学的人作序”,而丰子恺尽管患眼疾,宁可第二天又去看医生,也要将刘薰宇的文章看完,一是可见刘薰宇文章之吸引人,二是可见俩人交谊之深厚。

刘薰宇在担任省立贵阳高中校长时,延聘了刘方岳、李俶元、赵伯愚、蹇先艾、杨文山等名师。他同时兼任文通书局编辑所编辑委员,参与组织每周文艺社,在《贵州晨报》发表以抗日为内容的文艺作品。刘薰宇对青年教师多加提携,在他的鼓励、帮助下,数学教师钱克仁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著作《最新用三角学》,后来在刘先生的介绍下,钱克仁还为文光书店编写一本“初中算术教程”。

刘薰宇多次保护帮助进步师生摆脱特务的监视迫害。刘方岳先生之女刘容和贵阳县中调来的李正裕、从贵阳女中调来的华丹鹑组成贵阳高中的中共地下党支委会,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1年年初皖南事变后不久,国民党省党部要各校抓捕进步学生,刘薰宇先生一听说有刘容的名字,立即赶回修文,找到赵伯愚先生和校医何蔚然先生,一起为刘容作担保。这样在刘校长和老师们的保护下,刘容逃过了这一劫。据刘方岳先生之子刘君卫撰文,李俶元先生也是如此。他在课堂上讲古文时,曾有一段说:“介于石者,草寇也”。被学生中三青团特务告发,国民党当局下令缉拿李俶元。教育厅厅长张志韩接到命令后即要刘薰宇先生赶来贵阳,商量怎么办。刘薰宇连夜徒步赶去与张志韩见面,要求将发文拖到寒假,他来安排余事。接着刘薰宇又到文通书局,请华问渠安排李先生校点古籍,并预支了稿酬。然后赶回修文,通知李俶元先生立即回贵阳,潜居文通书局,总算逃过劫难。

丰子恺自在贵阳与刘薰宇分别后,在遵义浙江大学任教,又到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刘薰宇函请丰子恺代约大学毕业的邓永璋来贵阳高中任教。抗战胜利后丰子恺回到杭州。1948年3月26日,郑振铎和丰子恺在数学家苏步青“草草杯盘共一欢”的诗句下话旧夜饮,丰子恺想起了刘薰宇。二十多年前的一天,丰子恺在上海碰到郑振铎,吃完酒后,郑振铎没有带钱。丰子恺付过5元钱后,两个人就醺醺然地下楼,回家。隔了一天,郑振铎去看望丰子恺,并拿出10元钱,要还给丰子恺,两人便互相推让。丰子恺回忆说:“坐在旁边的立达同事刘薰宇,就过来抢了这张钞票去,说: ‘不要客气,新江湾小店里去吃酒吧!’大家赞成。于是号召了七八个人,夏丏尊先生,匡互生,方光焘都在内,到新江湾的小酒店里去吃酒。吃完这张拾元钞票时,大家都已烂醉了。此情此景,憬然在目。如今夏先生和匡互生均已作古,刘薰宇远在贵阳,方光焘不知又在何处”。

远在贵阳的刘薰宇仍旧苦苦维持着省立贵阳高中,上海的老同事、老朋友函电交驰,要他到上海去,他都回绝了。学校从修文迁回贵阳,在南明河畔两江口的校址被省训团霸占,只好暂借达德学校在水口寺的几间教室上课。后来又借甲秀楼、翠微园、铜佛寺大大小小房屋继续上课,1946年才回到两江口原址。邓永璋先生说,学校辗转迁徙,刘薰宇耗尽心力,尽管如此,学生的学习没有中断,甚至没有停过一天课。

贵阳解放后,省立贵阳高中、贵阳中学、伯群中学(原大夏中学)、私立中山中学和国立师院附中于1950年合并,校名称贵阳中学,刘薰宇任校长。初中部设在原私立中山中学处(今贵阳二十中)。1952年因贵阳二中、三中相继成立,改名为贵阳第一中学。韩述明老师曾撰文说,刘薰宇调北京后,贵阳第一中学校长仍由刘薰宇挂名。遗憾的是这样一位大师级人物,几乎是湮没无闻,就连筑城广场的贵阳一中纪念牌上,刘薰宇的名字也只能屈居名师的第二位。而贵阳一中网站的《百年名师》中,居然找不到刘薰宇的名字。

1950年,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同意成立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全国教科书的编辑出版工作,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社名。应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叶圣陶之邀,刘薰宇赴京参加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筹办工作。叶圣陶日记记载:(1950年)“11月6日,与宋云彬、金灿然、刘薰宇、丁晓先、蒋仲仁‘谈教育出版社事’(文理教科书编辑事宜)”。1950年12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式成立,叶圣陶任社长兼总编辑,刘薰宇任副总编辑,从此以后全身心投入我国教材建设和教育图书编辑事业。教育部规定的全国统一数学教材第一套、第二套均为刘薰宇主持编写的。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并,合并后社名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刘薰宇仍任副总编辑。刘薰宇在逝世前一两年,一边受批判,一边在病榻上撰写了他最后一本数论著作 《因式分解》,真正做到了为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人教社部分成员合影(后排左五为刘薰宇)

编辑

曾璐

责编

飞宇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