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只想吃顿饭
却要关注公众号、注册会员
不管服务员忙不忙
就是让你扫码点餐
几顿饭下来
五花八门的公众号和推送
来了一大堆……
扫码点单“套路”深
近日,在江苏南京,有记者探访发现,多家餐饮店在扫码关注公众号或授权后才可消费。扫码后页面跳转到注册会员,授予权限后才能进行点单。
这样的强制扫码行为在全国各地屡见不鲜,不少商家光明正大地贴出二维码,要求消费者必须扫码点餐。要求必须关注公众号、填写个人信息注册会员后方可进行点餐的餐厅也不在少数。
扫码,注册,填写个人信息......在这一系列操作中,你的个人信息及隐私就可能遭到泄露。
3月15日,深圳市消委会正式启动扫码消费问题监督工作。据深圳市消委会组织志愿者开展的初步调查显示,在走访的36个大中型商超,26个连锁餐饮品牌共计260个门店中,有97.02%的商家采用了扫码消费,其中95.64%的商家在扫码后仍须关注或授权才可进行消费。
这组占比数据背后,存在着巨大的侵权隐患。
重重营销,侵权!
商家使用这些繁琐的套路,最重要的商业目的就是强制营销。
在用户被动地接受了这些强制流程后,餐厅广告的推送会更加简便。这对于餐厅本身以及在其公众号上投放广告的广告商来说,无疑是有利可图的。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是否自愿扫码、注册、授权,这些行为都已经构成了侵权,而且注册次数越多,个人隐私泄露风险就会越大。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服务方式,面对强制要求扫码点餐,拒绝!
同样,那些需要授权、提取用户隐私信息、强制注册会员的强制点餐行为,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也有明确的限制条款:
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的相关规定,经营者具有在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时,应明确告知并对消费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且在消费者明确拒绝的情况下,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的义务。消费者面对强制注册或存泄露用户个人隐私风险时,拒绝!
侵权陷阱处处存在
随着科技的发展,服务形式迎来了巨大的变革。产业形态、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往往伴随着监管不到位的情况,给一些不法商家得以利用侵权消费者实现盈利的空间,消费者反而处于被动,被迫接受商家五花八门的营销轰炸、花式侵权。消费者取消关注后,再次消费又不得不重新关注,如此反复,遥遥无期。
停车缴费也要关注公众号?
比如有的商场停车缴费也要关注他们的公众号,甚至每个商场停车场都有自己的规则,消费者只想停个车,却要扫码、关注公众号,在公众号里再进行复杂的缴费、开发票程序……简单的停车缴费程序被商家的营销需求层层加码,消费者不少消费者深受其害。
“信息流”广告删不掉?
再比如让人不胜其烦的“信息流”广告,就是平台收集用户浏览习惯等大数据进行的强制推送。
社交平台信息流广告
各大平台主打“精准推送”,根据用户行为数据进行分发,即便用户注册成为他们尊贵的付费VIP也无法屏蔽。甚至用户点击了“不喜欢该推荐”并关掉广告,过一段时间后此类“信息流”广告又会再次出现在用户的视野中……
虽然这些平台在动辄上万字的《用户协议及隐私条款》中写明了这些条款,避免了违反现行法律的情况。但他们的条款逻辑是建立在“如要使用我的平台,就同意了我合法侵权”这样的思维逻辑下。大部分用户不会熟读他们上万字的《条款》,即便知晓,有时也不得不使用这些应用。结果便造成了商家与广告商“双赢”,消费者被资本花式侵权的局面。
二维码、小程序、公众号这些原本为了便民产生的工具,现在成了商家宣传、营销的手段。消费者如在日常消费中遇到强制扫码关注、权利受到损害的情况。可及时拨打12345向相关部门求助,保护自己应有的权利。而被举报的涉事单位则有可能面临被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