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馨区的扶贫车间
“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是每一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所思、所想和所盼。
3月的威宁,风和日丽,春意盎然,走进雄山街道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小康馨区,宽敞明亮的扶贫车间里,几十台缝纫机“哒哒哒”地转个不停,工人们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车间负责人陈红菊告诉记者,每年都有不少订单,每天的生产工作也是紧锣密鼓地开展。
陈红菊说:“现在有60多个学校跟我们采购校服,一年有12万套校服要生产,每天都要加班加点到十一二点,很辛苦,但大伙都很高兴。”
订单多,就有事做。家住小康馨区的搬迁群众李新勤,去年开始在扶贫车间上班,用她的话说,扶贫车间在楼下,出门就能上班,很稳定、不操心。
李新勤乐呵呵地说:“我家是2018年搬来的,去年8月份我就来这里做衣服,平均每月有2200元的收入,如果加班的话每月有3000元。”
家住阳光新城的搬迁群众胡吉瑰丽,和李新勤一样在扶贫车间上班,现在她一边忙着车间的财会工作,一边抽空学习做衣服的技术,能干的她,对生活充满着信心。
小康馨区的扶贫车间
胡吉瑰丽说:“4000元一个月的工资,每个月按时发放。有了这个扶贫车间,方便我们就业,离家近,各方面都挺好的。”
“扶贫车间就是我们的幸福车间”,这是搬迁群众最爱讲的一句话,从大山搬到城里,能稳定就业,大伙打心眼里高兴。2018年的搬迁群众陈静一家现在住在小康馨区,平时做豆腐生意,闲暇之余也经常来到扶贫车间,学技术,她告诉记者,技多不压身,多学一门技术,就多了一份收入保障。
扶贫车间是幸福车间,也是带富车间。车间的创建不仅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提供了就业平台,还提供了打工挣钱的好机会。
陈红菊说:“我们车间生产的有普通校服、窗帘,还有智能校服,智能校服就是学生穿在身上家长就能看到他的小孩进出学校,能随时关注到他的孩子,安全的上下学。”
扶贫车间稳就业,就近务工促增收。“接下来我们打算扩大规模,增加两条生产线,专门生产棉服和冲锋衣,更多的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增收致富。”陈红菊坚定地说,将充分发挥扶贫车间的带动作用,继续让搬迁群众有活干,有钱赚。
据了解,雄山街道两安置点共有人口 2327 户11814人,劳动力6088人,通过扶贫车间促进就业和成立了劳务公司,缓解了搬迁群众就业压力,就业率达88%。街道将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这一目标,让扶贫“小车间”发挥脱贫“大作用”,使搬迁群众富起来。
雄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任明华说:“街道采取‘党建+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群众’的模式,确保易地搬迁群众都有事做,搬迁家庭每户有一人以上外出务工,无零就业家庭,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