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穿越30万年的贵州丨风华再现,从这些明代首饰看古代审美与工艺

动静原创
1728187260
文物,是岁月的印记,是文化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角落,却讲述着数万年来的故事。无论是精美的瓷器、古朴的玉器,还是庄严的青铜器,都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通过文物,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探寻历史的脉络。让我们一起去贵州省博物馆,进入文物的世界,聆听它们讲述的古老故事,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动静原创

国之战略 设省而治—明代贵州

土司制度,创设于元代,是一种委任土官世袭统领其地的政治制度。

图1  全国土司分布示意图 (依龚荫:《中国土司制度史》统计,龙天一等制图) 图片来源:贵州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元代,贵州之地分隶湖广、四川、云南三行省,设置有不同职级的土司机构,其中以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管辖范围最广、下属机构最多,下转管番民总管府、播州军民宣抚司、思州军民宣抚司等。贵州之地的土司数量较多,设置及隶属关系时常变动,名称亦多有变化。

明代贵州土司分布示意图

元末明初,以水西安氏、水东宋氏、思州思南田氏、播州杨氏等四大土司为首,大小土司先后归附朱元璋,仍“以原官授之”,皆以本地首领任长官之职。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朱元璋保障了各大小土司的既得利益,维护了贵州社会的稳定,为其后治理云南打下了政治基础。

明代贵州政区、卫所、土司分布图

其中,杨氏于唐末兴起于播州。宋大观年间,杨文贵纳土内附。元初,世祖授杨邦为播州宣抚使,赐其子汉英名赛因不花,封播国公。明洪武五年(1372),杨铿入贡,置播州宣慰司。万历二十八年(1600),史称“万历三大征”之一的播州之役爆发,播州宣慰使杨应龙自缢死,杨氏对播州700余年的世袭统领至此终结。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府,实现了改土为流。

从考古工作来看,无论遗存的分布,还是土司遗存的格局,播州土司遗存堪比皇家风范。杨氏家族注重妆容,通过派人外出采购、雇佣匠人加工等形式,获得了大批金银器、玉器。同时,朝廷也将大量精美的金银器赐予杨氏,这些物品反映了明代金银器、玉器的工艺技术及审美风尚。

贵州省博物馆藏有一批闪闪发光的金器,展现着杨氏土司的“贵”气。金钗、金条脱、金凤冠……一系列女性佩戴的首饰,体现了明朝妇女的雍容华贵。

金条脱 遵义鸭溪明墓出土

看似弹簧的首饰名叫“金条脱”,又称“缠臂金”“臂钏”,是古代妇女套在手臂上的一种装饰品。这支出土于遵义市鸭溪镇明墓的金条脱,环绕14圈,素面微凸,两端拉拽成金丝小套环,缠绕在镯圈上,以便衔接。

双股竹节金钗 遵义鸭溪明墓出土 

与金条脱一起出土的还有一对双股竹节金钗。明朝妇女都梳高发饰,这两根金钗就相对横插于头发中。这两个金首饰均出自同一地区的墓穴,遥想当地的妇人,也曾是爱美的女子,臂戴金条脱,头插金钗,耳饰金环……拥有着金光闪闪的人生。

金镶宝石凤凰金簪 遵义鸭溪明墓出土

金镶宝石凤凰金簪 遵义鸭溪明墓出土

此外,在遵义市鸭溪镇明墓中,还出土了一批制作精良、工艺精湛的金银首饰。这些首饰种类繁多,而且每一件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展现了明代时期的加工技艺和独特的审美风格。

金螭虎钗 遵义鸭溪明墓出土

螭虎钗为元代创新造型。元张昱《无题二首》(其二)“咫尺香闺步懒移,搔头谁理玉蟠螭”所言即是同类纹样之玉簪,“蟠螭”即“螭虎”的雅称。

金下颌托 遵义鸭溪明墓出土

下颌托,在土司墓葬普遍使用。它是套在墓主下颌上,把线缠绕在头顶上,固定面部,保持其美好的容颜。

银足圈 遵义鸭溪明墓出土

这些金银首饰的出现,为研究当时的社会风貌、经济水平以及服饰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制图:王珺璐

部分资料来源:贵州省博物馆官网、贵州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

开馆时间:2月3日起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正常开放,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展览地点:

贵州省博物馆1、2、3楼3个展厅

门票:免费(微信搜索“贵州省博物馆”公众号预约入馆)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

记者

王珺璐

编辑

王珺璐

责编

飞宇

编审

王玺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