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走进乡村看振兴 | 郎岱镇:“稻鳖共生”探路绿色生态种养新模式

六枝特区融媒体中心
1755564600

8月14日,六枝特区郎岱镇坝子村六枝特区海发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稻鳖共生”项目的验收正在进行。

“稻鳖共生”项目基地里的稻田

“稻鳖共生”项目依靠优越的交通条件和资源优势,依托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六枝特区农业农村局技术及资金支持,通过将仿野生养殖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融合,因地制宜助农,促农增收,结合实际,科学选择“稻+鳖”模式,秋收后种植油菜或小麦,实现全年“顺季顺茬”生产,达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目的。

倒放鳖苗

六枝特区农业农村局草地中心副主任程永超说:“稻鳖稻鱼这个示范项目,总面积是230亩,核心示范区有53亩。通过这个项目的示范带动,可解决当地老百姓就业13人。鳖苗是26元/斤,养殖成熟后,每斤鳖可卖到50~60元,经济创收比较显著。”

“稻鳖共生”是一种创新的生态种养模式,实现了鳖与水稻的同步生长繁育,达成了互利共赢。鳖在稻田中栖息,如同回到野生环境,能尽情摄食各类天然饵料;而对于水稻来说,鳖就像是“天然管家”,既能帮助驱虫,其排泄物还能作为优质有机肥料,这使得稻田免去了除草剂、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还有效提升了稻米的品质。

长势良好的水稻

合作社法人高建忠说:“养鳖,我们是生态养殖;稻鳖共生,就是种稻田占90%,养甲鱼占10%。一亩地放800只鳖,产值3200斤,年收益大概2200万,带动就业大概50人,下一步,我们打算大面积养殖

郎岱镇坝子村的“稻鳖共生”项目,是六枝特区探索粮食安全与精品农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通过将水稻种植与鳖养殖相结合,不仅实现了农业产出的双重收益,更为优质稻米种植开辟了新路径,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

融媒体中心记者:杨璐 王良鑫(实习)

编辑:刘淞佳
责编:汪琪
编审:韩江峰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
已经到底了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