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动静人物丨在贵州,诞生了中国第一支盲人爵士乐队,背后的故事让人感动

哎呀音乐
1562373360
积分商场

画面中正在表演的乐队,是贵州盛华职业学院的首支盲人乐队。全神贯注,保持敏锐的听觉、用脚尖打着节拍……排练室内,盲人乐手们用自己的一套方法,配合着演奏出一首动听的爵士乐。

这也是国内的第一支盲人爵士乐队,而贵州盛华职业学院则是西南地区唯一招收盲人考生的高校,学校的环境很好,依山傍水,整个校园被绿色环绕。

世界给了他们黑暗,盛华给了他们光明,这排木制结构的小屋叫光明楼,是学校专门为盲人音乐学院修出来的教室,有适合一个人单独练习的小单间,也有适合乐队排练的大房间,门口还修了一个小小的舞台,他们称这块属于他们的地方叫小木屋。

很多人特别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学习的,有没有特别的方法。当知道真相后,可能你会更加的佩服他们。

他们学习的方法跟正常人差不多,刚开始接触乐器的时候就是老师耐心一遍一遍的讲解,让他们触碰,感知乐器,一个音一个音的找,记住手感记住手型,如果说正常人十分钟能够知道萨克斯是一个什么样的乐器话,他们可能需要十个小时,甚至更长。

目前学校开设的乐器专业有萨克斯,钢琴,吉他、贝斯、架子鼓,相对来说钢琴和吉他是最难的。这两样乐器都是既可以弹和声又可以独奏的乐器,演奏中经常会有大跨度的移动。如果说只是吉他弹唱,用前面把位和弦就能够应付,但是他们学的是爵士乐,吉他手除了要演奏各种复杂的和弦外还要solo,这个过程中如果把位没有找对,可能接下来所有的演奏都会出错。

(吉他手石华明)

为此吉他手石华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琴颈的背后贴上双面胶,这样需要用那个把位就容易找到位置。但是依然不能完全的解决问题,爵士乐中很多大跨度的和弦转换,双面胶也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一遍又一遍的练。

如果说双面胶还能解决吉他演奏的一些问题,那么钢琴真的是一场噩梦,每个键摸起来是一模一样,只能靠身体坐姿来判断位置,在通过手指之间距离来判断每个音的位置。键盘手李万品是为数不多进校前有基础的学生,是一个有十多年琴龄的老乐手,在来学校之前曾经在外跑场为生,在那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乐手,我大概都能猜到他的水平,他对我说:“你随便唱一段旋律,可以马上给你伴奏!”看着他在键盘上飞舞的双手,能想象他为此付出了多少时间和汗水。

(键盘手李万品)

他们大多数时间都在练习乐器,我去寝室参观的时候,还没进屋就听见周英培在练习哑鼓。

(鼓手周英培)

他们去年参加第五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爵士音乐节,也是这支爵士乐队第一次收到正式邀请去音乐节演出,当时鼓手周英培是乐队的发言人,现场用流利的英文向在场各位外籍音乐家介绍了这支爵士乐队。

(2018爵士音乐节现场)

周英培的鼓点密集又整齐,强弱分明有层次感,作为乐队的发言人的他非常健谈,性格也开朗,跟他聊起去年在第五届上海音乐学院国际爵士音乐节演出的事,他笑言发挥的太差了,台下太多大师,导致他们心理压力很大,毕竟他们是才学两年的“新手”,要在这么多专业人士面前演出,很紧张的。

(鼓手周英培 贝斯手巴登 键盘手李万品)

通过周英培的介绍,我也了解到他们的学习方式。他们已经渡过了对乐器认知的时期,现在主要学习乐器的演奏技巧,主要学习方式就是扒带,老师做好MIDI给他们,然后他们自己扒出来,然后排练。在他介绍的时候我好奇的问了下,他们扒带是不是很快?

得到的答复并不是,有时也会扒不出来,最后还是要去问老师。

他们这批大三的学生除了学老师教的知识,还会自己去找一些课程来填充自己,然而互联网上针对盲人的音乐课程太少了,更别说涉及到爵士乐这个类别,所以他们只有选择正常人的课程,学习过程会比正常人慢很多,巴登告诉我在学习网络课程中最大困难就是读乐谱。

虽然现在的读屏软件做的很好,但是读乐谱这种需求属于少数人的需求,所以每当老师在视频里说:“请大家看到乐谱xx页第x小节!” 巴登就会格外头疼,对于正常人来说可能几分钟就能看明白的知识,他常常要花4.5个小时去琢磨,即便这样有时还是搞不懂。因为看不到乐谱,有些问题解决不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有挫败感。

了解这个情况后,学校安排了专业的音乐老师为他们读谱,但是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每种乐器的乐谱又所不同,有些专业技巧老师也无法解答,为此学校定期组织他们去贵阳找专业的乐器老师答疑。从学校到贵阳有七十多公里的车程,为了他们方便,学校包车接送他们去学习。

其实这只是学校为他们做的很小一部分,当我了解到盲人音乐学院所有学生的学费全免,所有乐器都由学校出钱购买,每个月发400块钱到他们的饭卡里,寒暑假补贴1000块钱回家路费时,我感动的说不出话。

他们今天所有的幸运和便利是建立在一群人辛勤付出之上的。这所盲人音乐学院是上海音乐学院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和盛华职业技术学院的一次教育扶贫合作项目。

说起这个教育扶贫合作项目,就一定要说张老师。

张老师来自上音现打系的作曲专业,八十年代获得上海古典吉他大赛的冠军,九十年代初去日本留学学习作曲,海归后在上音做了老师,这一做就是几十年,在得知系里有了这个教育扶贫项目后,千里迢迢从上海来到了惠水县。从2016年到学校接手盲人爵士乐教育扶贫项目培训开始,这三年只有去年过年回家了五天,其他时间都在学校。

张老师为什么总是在学校?

在盲人的世界里,他们在明,正常人在暗,这么多年生活受过很多不公和欺骗,面对这些除了默默承受别无办法。张老师告诉我每次他要外出办事时都会先跟他们“请个假”,即便这样还是会有学生一遍一遍的问:“张老师,你什么时候走啊?”“张老师,你什么时候回来啊!”“张老师,你是不是不回来了!”

可能在我们眼中老师出去办事是一件在普通不过的事,可是在盲人学生的世界里每一次再见可能真的就是再也不见!因此,张老师不是实在抽不出身他都不会离开学校。

张老师和同学们吃饭,在校外的餐馆让学生点自己爱吃的,吃饭中给他们夹菜添饭,给他们倒水,把卫生纸送到每个人的手里。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音乐老师该做的,但是他都做了,而且他付出的远远不止这些。

通过张老师我们知道了,这十二个学生除了三个有基础的,剩下学生都是他手把手一个音一个音教出来的,如今这帮盲人学生每个学生都会两门乐器以上。从音乐理论到乐器演奏再课程编写音频制作全是张老师一个人负责,张老师在编写爵士曲目的时候会把每个声部都做的非常细腻,除了吉他贝斯钢琴鼓配置外,还会有管乐钢琴五重奏,还有中国传统音乐爵士改编。

其实他本可以不用这么拼,还有一年就满六十岁的他本可以在上音过他的艺术家生活,然而他来到了这里,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门事业当中。

张老师在工作中认真的态度令人发指,给大家说一件我看到的小事。来的时候刚好遇上了学校和外籍志愿者的一个小聚会,盲人爵士乐队应邀参加演出。为了现场达到最好的视听效果,担心布置现场的志愿者不知道音箱怎么摆放,张老师用CAD画了一张图纸……

张老师也解答了一些人的疑问,比如盲人学生的听力特别好吗?盲人学生会比正常人好,但不会好很多。关于招生这块,张老师也坦言不是所有盲人都适合学音乐,是需要一些天赋的。

对于学生毕业后就业的问题,很多人也比较关心,因为2016年入学的学生今年就要毕业了,他们出了校门怎么办?

得到的答案是,2019年盲人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全部留校做助教。

张老师说他们现在的演奏水平还不够,现在的水平出去闯太难了,他们还需要提高,跟学校申请把他们留在学校做助教,可以教教新生乐理和声乐,偶尔代表学校出去演出。学校为此还专门给张老师配了两位老师当助教,一位是为乐手读谱的龙老师,一位是为乐队联系演出的李老师。

不管学校怎么呵护他们,最后他们还是要走向社会,面对自己的生活,李老师的工作就是给他们一个长久稳定的实习期,不断的出去跑市场给他们联系商演,让他们积累演出经验,提高演奏水平,让他们早日过上能够通过演奏音乐养活自己的生活。

之后我们想采访一下张老师,但是被拒绝了,理由是他没觉得自己在做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他只是在做一件老师应该做的事。

截止发稿前,中国第一支盲人爵士乐队收到邀请,九月份将会在国家大剧院进行演出。

编辑

兰杰欣 李沁

责编

苏畅

编审

王丹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