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明初,诸侯割据,烽烟四起。但在西南一隅的水西出现了一位美丽过人、智慧超群、少数民族历史上少有的女政治家——奢香夫人。她23岁摄政贵州宣慰史,是迄今贵州历史上最年轻的“省级”干部,虽然英年早逝,却留下了永世不灭的历史佳话:维护大明江山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文化交流融通,疏通九驿改善民生。国家领导人参观博物馆后盛赞她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发展所做的一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出身四川永宁(今四川叙永、古蔺)宣慰司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善思考、通政治、习音律,秀外慧中、审时度势、顾全大局,当朱元璋经过多年征战在南京称帝后,她主动向朝廷示好,愿称臣宁里。朱元璋感叹:“奢香归附,胜得十万兵。”当时的贵州都指挥使马晔出于民族偏见,视奢香为“鬼方蛮女”,横征暴敛,鞭笞裸背奢香,以图激起民族矛盾,借口灭掉水西少数民族。奢香说服属下48部头人耐心等待,并当众揭穿马晔的险恶用心,之后走诉京师,向朱元璋面陈马晔逼反真相,得到了朱元璋的肯定,并召马晔回京治罪。同时,赏赐奢香金银和丝织品等。奢香夫人回到贵州,属下无不佩服她的远见卓识,无不感服朝廷的恩德,从此西南少数民族与大明王朝世代相好,和合共赢。
“高高的乌蒙山,美丽的水西谣”“男人是女人的梦,女人是男人的歌”,在一派莺歌燕舞的氛围里,水西还得年年进贡,贡什么?贡金沙清池茶。数千年的茶,生长在赤水河畔,加上紫色砂页岩土,其形似钩,其色如翠,其香扑鼻,其绵如酿,余味如蜜。清池是奢香夫人从水西回老家永宁的必经之路,鱼塘河渡口是过赤水河必渡的码头,清池因渡设馆、因馆卖茶、因卖产茶,如茅台酒源远流长。水西要连年进贡,首选清池茶,君子之交淡如水,挚友之交香如茗,清池鱼钩茶见证了西南边陲少数民族与大明王朝的互信友好,成为奢香夫人与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友好信使。
金沙贡茶,名副其实。
金沙贡茶,史海辉煌。
(傅传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