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黔地非遗 | 传承非遗,传唱民族声音

贵州省慈善总会
1559458920
积分商场

善行贵州·黔地非遗项目

项目旨在搭建一个传统手工艺与现代技术、文化和市场结合的平台,在贵州省深度贫困地区开展非遗传承和学习、非遗故事、非遗推广等活动,共同打造贵州慈善文化的非遗名片,在传承非遗的同时,尝试拓展慈善助力脱贫攻坚的创新模式。并在持续解决贫困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非遗传承提高海内外对贵州的认知度、认可度。

《苗族芦笙舞传习》项目——雷山县中等职业学校

2018年12月,贵州省慈善总会向雷山县中等职业学校拨款10万元用作黔地非遗-“苗族芦笙舞”传习教学经费。2019春季学期开始后,学校领导第一时间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并部署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 前期项目筹备

图片1.png

2019年春季学期开始后,校领导班子组织召开了黔地非遗“苗族芦笙舞”传习专题会议,会上校领导就项目进行了详细部署分工。

图片2.png

为保障项目如期开展,学校李林荫、冉启雄、李灵武等教师深入雷山县水电排卡芦笙制作村了解传统芦笙、高排芦笙制作相关工作,并聘请专家入校教学做前期走访调研。

图片3.png

为保证教学工作开展,学校筹集资金对歌舞班教室多媒体设备进行安装。

图片4.png

为尽快落实项目设备采购保证项目稳步推进。2019年3月中旬,学校总务、教务和部分专业教师前往凯里老街对80套演出服装开展走访采购工作。

图片5.png

与服装设计师李光英了解和查看相关成品舞台表演服装和设计效果图。

图片6.png

排卡水电芦笙制作村

图片7.png

传统芦笙、多管芦笙

图片8.png

签订芦笙采购协议

☆ 传习项目开展情况

360截图20190521165902607.png

图片25_副本.png

2019年4月22日,受百年职校总校邀请,学校民族歌舞专业学生到北京保利剧院参加“百年爱心慈善晚会”展演活动,为所有就读百年职校的学生募集善款。

☆ 选修课程开展情况

为解决民族歌舞专业学生会吹芦笙,不懂得如何维修和保养问题,在2019年春季学期开始后,李林荫老师便将芦笙维修与保养内容融入《芦笙演奏》选修课程中。

图片26.png

2017级歌舞班学生利用手机APP练习芦笙调音

☆ 学生活动开展

图片28.png

行业认知教学活动开展

为让民族歌舞专业学生对就业岗位有充分认识和了解,2019年4月24日组织学校18级百年民族歌舞专业学生深入西江艺术团开展“行业认知”教学活动。

图片30.png

苗族银饰文化体验教学活动开展

2019年4月29日,在学校组织安排下,李林荫老师带领2018级民族歌舞班部分学生到西江镇麻料银匠村开展苗族文化体验实践活动。

图片32.png

“五四”运动活动开展

2019年5月9日,雷山中等职业学校举办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建团97周年庆祝活动。来自2017级的民族歌舞专业学生为广大师生献上欢快热闹的苗族芦笙舞曲《丰收的喜悦》。

《银饰技艺传习路径探索与实践》项目——凯里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2019年1月,由贵州省慈善总会主办,凯里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的黔地非遗-凯里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银饰技艺传习路径探索与实践”项目正式开启。

项目立足黔东南地区,重点关注本地传统手工银饰技艺,拟对学校民族工艺品制作班的22名学生尤其是家庭贫困学生,通过近1年时间的在校、在企师带徒方式教学,挑选和培养熟悉一类银饰产品制作技艺,掌握一项完整的银饰产品制作技能,能独立完成某一类型银饰品设计、生产的学生约10人;并带动其中的优秀学生进入民族工艺品生产企业实习。

图片1.png

凯里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 项目运行情况(2019年1月-4月)

图片3.png

学生在实操教师指导下练习银饰制作技艺

360截图20190521221306275.png

学生在练习银饰制作技艺

图片6.png

学生银饰练习作业和打分(戒指和铜丝编花)

图片7.png

凯里市银饰技艺非遗传承人杨平生来我校指导学生银饰技艺并合影

图片8.png

黔东南州特校教师来我校交流民族民间技艺传习项目开展情况

图片9.png

中国珠宝协会来我校民族银饰技艺工作室参观交流

☆ 下阶段项目规划

项目下阶段将集中于对学生开展基础技能训练,指导学生完成银饰作品设计,并最终指导学生自己完成所设计银饰作品成品。同时,工作室教室将组织学校民族工艺品制作专业课教师和企业教师到省内开展民族技艺传习的学校、工作坊等开展交流学习,增长见识,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传承人口述史采集和益童乐园非遗系列培训与交流活动——黄平县谷陇镇

2019年1月28日,由贵州省慈善总会主办,贵州省人类学学会实施的“善行贵州•黔地非遗”项目黄平谷陇试点在黄平县谷陇镇正式启动。项目组成员及专家团队在黄平县及谷陇镇附近对蜡染、银饰、苗族古歌、板凳舞、芦笙舞、芦笙制作技艺等国家级、州级、县级传承人进行基线调研,并与谷陇镇当地益童乐园工作人员进行见面沟通。年后,项目组启动了传承人口述史采集和益童乐园非遗系列培训与交流活动,项目为期一年,旨在让当地的小朋友认识非遗、了解非遗,进而喜欢非遗、传承非遗。基线调研活动分多次进行,对传承人的生命史、生活史、技艺流程都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为后期项目在益童乐园的培训计划打好基础,并为最后的汇报展演做好铺垫。

3月30日,项目启动了回到社区活动。回到社区活动是谷陇试点项目的第二环节,以谷陇镇益童乐园为活动地点,邀请谷陇镇小朋友共同参与交流及娱乐活动。项目专家组30日到达黄平县谷陇镇益童乐园后,与益童乐园工作人员针对此次活动的展开进行讨论。为小朋友们制定了活动计划,带领小朋友学习及外出活动。

360截图20190521221631183.png

“善行贵州•黔地非遗”黄平县谷陇试点项目中的非遗培训活动于4月份正式开始,培训主要针对黄平县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培训,让谷陇镇上的小朋友了解非遗,了解当地文化,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

编辑

龙菊珍

责编

孔薇

编审

李铁流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