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三线”黔地标丨“镜”看深海,“潜望”新天

动静原创
1727312880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三线建设决策60周年。贵州是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省份之一,三线建设改变了贵州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增强了工业和科技实力,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为贵州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系列报道《“三线”黔地标》,回望“三线”峥嵘岁月,砥砺奋进新征程,奋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
动静原创

上世纪60年代,在贵阳市乌当区新添寨的一个山窝窝里,新添光学仪器厂自行设计和研制了我国第一台潜艇潜望镜。如今,重组的新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逆境中成长,向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专精特新企业迈进。

位于贵阳市乌当区新光里文化创意产业园内的贵阳三线建设博物馆,上世纪60年代,这个代号“803”的四层小楼,曾经是新光厂潜艇潜望镜装配车间的旧址,在这里,诞生了以我国第一台潜艇潜望镜为主的多种光学仪器。

走进博物馆,穿过挂满老照片的长廊,就来到了实景还原的潜望镜装配车间,我国第一台潜艇潜望镜的模型陈列其中,轻轻地触摸着它,84岁的钱忠林回想起了那段激情燃烧的“三线”岁月。

“那个时候我们国家很多光学仪器都是靠进口的,而这个是我们自己搞出来的,我们没有想到在贵阳把第一台潜望镜生产出来了。”

钱忠林

上世纪60年代,因国家战略需要,承担潜艇潜望镜研制任务的上海光学仪器厂,将部分生产设备和人员迁往贵阳建厂,并定名为新添光学仪器厂。当时26岁的钱忠林就是随迁人员之一,而他们的一项任务就是完成代号“803”的潜艇潜望镜工程。

钱忠林说,自己坐了三天的火车来到贵阳,“我是第一批被抽到的,到了贵阳我们就在这栋楼里搞生产。”

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没有现成资料可供参考,钱忠林和同事们在803大楼里,开始了我国第一台潜艇潜望镜的技术攻关。“什么都没有,都是第一次接触这个东西,我们口号就是‘自力更生’。”

三米平行光管(潜望镜的关键检测设备)

从读懂弄通图纸到生产零部件,从设计拆卸工具到组装仪器, 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了得到一个合适的零部件,进行上百次的试验;为了仪器的精准度,在上万个零件中反复进行对比。

“每一步都有精度要求,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不懂就共同讨论。”钱忠林回忆道。

围绕潜艇潜望镜的研发,钱忠林和同事们反复拆卸、组装,自行设计加工了上千个零部件,终于成功组装了我国第一台潜艇潜望镜。

1967年8月,潜望镜顺利完成装艇试验,各项性能参数全部符合战术要求。得知消息的钱忠林和同事们高兴之余,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下一项任务当中。“肯定高兴,轻松了。但完成任务就是完成任务,没有什么可张扬的,继续等待下一个任务。”

第一台潜艇潜望镜的成功研制,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随后,新添光学仪器厂还生产了我国第一台大型投影仪、第一台JS05三坐标测量机……在这里,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在一代又一代“三线人”中传递。

在新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数控应用场景车间内,全自动化的加工设备正在运行。公司副总经理张锦华介绍,将离线的传统计量仪器根据用户检测需求集中到不同场景的自动化生产线中,是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通过这种方式做一个智能制造的提升,测量数据还可以上传,作为客户的一个分析统计,我们转型就往这个方向转。”

新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数控应用场景车间

张锦华的父亲在三线建设时期从上海来到了新添光学仪器厂。1979年,新添光学仪器厂和赤天光学仪器厂合并组建新天精密光学仪器公司。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张锦华接过父亲的班,正遇上企业的艰难转型期,“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不适应,效益也不好。”

改制迫在眉睫。2002年1月,新天精密光学仪器公司进行资产重组,成立了今天的新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启了由传统生产型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的征程。张锦华说,作为“三线人”的后代,自己有一种使命感,不能让新天在这一代人的手上一蹶不振。

“我们新天一定要活下去,当时定位很清晰,围绕传统量仪做市场,把它做到国内第一。”

做到国内第一并非易事,离不开对自主研发之路的坚持。

在公司的影像视频检测仪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对一款新的检测产品进行校正。张锦华介绍,聚焦关键零部件,新天在智能制造所需的轴系、光学镜头、传感器等元器件上发力。“从单一的整机到这些功能零部件的核心供应商,是我们重点突破的一个方向。”

公司相关产品

为此,公司每年投入研发经费上千万元。2020年,还投资参建了贵阳市装备制造智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并建设光学测量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多个科研平台。张锦华介绍,这些科研平台主要是为贵阳市工业制造做配套服务,做产业孵化。“把一些技术上的难点、痛点通过这种方式,帮我们解决掉。”

得益于50多年精密仪器研发的技术沉淀,让新天光电拥有58项国家专利,光学元器件、光栅传感器、三坐标测量机等公司主导产品,已达国际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

焕发新活力的新天光电,2021年,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2023年企业产值较2022年增长了35%。张锦华说,在创新这条路上,没有止境。“我们的精度是μ级的,未来我们研发的是纳米级的,今年营收目标大概是1.55亿元。”

走在新天厂区,第一代“三线人”种下的雪松已长得高大挺拔,不远处的博物馆讲述着建厂初期的创业故事,而对于张锦华来说,一脉相传的创新精神,激励着新天书写新时期的发展篇章。“几十年了,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失的,这是新天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历史的传承,做事情就要把它做好,精益求精。”

记者

佟文玲 黄静

编辑

王涛

责编

王庆江

编排

李佳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