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我这一代七零后,多的是金庸武侠“铁粉”,时不时就会偶然起兴,重读一把。金庸先生有部不算特别长特别有名的《连城诀》,其中一章便以食物为名,即“空心菜”。
“空心菜”是小说主人公狄云的师妹给他取的外号,“世上只有他和戚芳两人知道,连师父也不知。戚芳说他没脑筋,老实得一点心思也没有,除了练武之外,什么事情也不想,什么事情也不懂,说他的心就像空心菜一般,是空的”。
碰巧上周朋友聚会,点了一份炝炒空心菜,想起平生第一次吃到此物,还是差不多三十年前,父母带去成都玩,在青城山脚下的一家饭馆,店家炒好端上桌,肥嫩青绿,其味似犹在口。
而贵州出产的空心菜,好像都要纤细短小些,不知是否水土各异之故。而炒后保持青绿不变色,据说是先拿盐水泡过,下次试试看,不知管用不。
炒食之外,空心菜也宜白灼,《蔡澜食材字典》写道,“灼熟了蕹菜(注:即空心菜)之后,舀一大汤匙猪油放在热腾腾的蕹菜上,看着凝固的猪油膏慢慢溶化,渗透蕹菜的每一瓣叶子,这时抬头叫仙人,他们即刻飞出和你抢着吃,这才是真正的飞天蕹菜”。
再一个在书里写及空心菜的是清人吴其濬,他是河南固始县人,嘉庆二十二年会试,中式二百三十一名,殿试中一甲一名进士,好像还是有清一代河南唯一的状元倌。后官至山西巡抚兼提督盐政,道光二十六年病重乞归,同年去世,年五十八岁。
此公可称妙人,公务之暇,喜欢研究植物,留下一大册《植物名实图考》传世,除了考证纪录各种植物的来历、名称、脾性、用途而外,还以白描手法绘制插图,
是书之一二五条所载即“蕹菜”,吴其濬说:“蕹菜,详《南方草木状》,《嘉祐本草》始著录。花叶与旋花无异,惟根不甚长,解治葛毒。湖南误食水莽草,亦以此解之。江右、湖南种之,不减闽粤。余疑与葍葍苗为一物。南方种为蔬,北地则野生麦田中,徒供腯豕耳。其心空中,岭南夏秋间疑有蛭藏于内,多不敢食。种法如番薯,掐蔓插之即活,一足供八口之食,味滑如葵。在岭南则为嘉蔬。王世懋云:南京有之,移植不生,易生物亦有不迁地者,何异匹夫不可夺志?”
蕹菜“其心空中”且“味滑如葵”,照吴其濬的描述,的确颇似空心菜也。这算是一条证据。
《南方草木状》收载于《百川学海》,题为“晋永兴元年十一月丙子振威将军襄阳太守嵇含撰”,不过,由于历代目录并无著录,今天所存的《南方草木状》只是成书于南宋的辑佚本,很可能经过篡改,但其中确实有关于空心菜的记录——
蕹,叶如落葵而小,性冷味甘,南人编苇为茷,作小孔浮于水上。种子于水中,则如萍根浮水面。及长,茎叶皆出于苇茷孔中,随水上下,南方之奇蔬也。冶葛有大毒,以蕹汁滴其苗,当时萎死。世传魏武能噉冶葛至一尺,云先食此菜。
再找一处证据,是《本草纲目》,明代的著名赤脚医生李时珍在此书中如是记载:“蕹菜能节节生芽,一本能成一畦。”
果如是,则种植不难,难怪在很多产地为普通平头百姓喜食,现在人心眼多、欠实在,按照中国人传统“吃什么补什么”的那个逻辑,倒是很想推荐大家多吃些空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