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贵州文化老人 | 左翼文化运动活动家肖之亮

动静原创贵州省文史研究馆
1650862860

在现代贵州历史舞台上,有一批值得被我们熟记的文化人物,他们是录入了贵州反清斗争中第一个宣传新文化新思想的贵州辛亥革命先驱平刚,民国《贵州通志》的总编纂任可澄、杨恩元,中国建筑学奠基人之一的朱启钤,享誉全国的大书法家严寅亮、萧娴,著名出版家、作家、教育家谢六逸、马宗荣等。动静为大家选编了宋洪宪《贵州现代文化人物》一书中的篇目,讲述他们的主要履历,介绍他们在文化事业上的突出成绩。

左翼文化运动活动家肖之亮

肖之亮,字汝富,别名笔名肖导群、肖声、肖春、周明等,1910年6月出生于贵州遵义县文化小镇团溪,肖之亮在团溪私塾受启蒙教育。1922年入遵义三中读书,开始接触进步革命书刊并被深深吸引。同年,他首次在《中央日报》(贵州版)上发表文章。1926年,肖之亮从遵义三中毕业,考入上海大陆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在上海求学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和学生运动给他以重要影响,他开始大量阅读进步革命书刊,思想倾向进步,立志投身革命。同时,他又购买了大量的世界文学名著,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高尔基的《母亲》、狄更斯的《双城记》、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等进行阅读。1927年,上海大陆大学被国民政府查封,肖之亮失学后,与同乡陈沂在上海合编《夜怒波》杂志,抨击国民党新军阀的反动统治,揭露贵州军阀的黑暗统治。他开始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的引导下,积极参加党的工作,在工人中进行革命宣传。1930年,肖之亮与留沪贵州学生徐进(中共地下党员)、犹凤岐、夏爵一等在上海办《黔民月刊》,“内容是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和抗日救亡,介绍马列主义”。

1932年初夏,由遵义省亲回沪的肖之亮接到陈沂从北平的来信,立即赶赴北平,进入国民大学读书。经陈沂介绍,加入世界反帝大同盟北京分会,直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从事革命活动。同年7月,经杨泣生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他与陈沂合编《巴尔底山》杂志,同时还参与贵州在北平的学生主办的《贵州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这些刊物,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在当时北平学界及市民群体中有较大影响。也正是在这一年的6月,肖之亮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左翼文化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北方分盟。7月,肖之亮入党后,担任了北方左联常委、组织部长兼剧联组织部长职务。此后,他工作的重点在领导革命戏剧活动,具体负责“新球”剧社的工作。

1933年5月,肖之亮到杭州,与进步青年叶乃棻、王植之、倪烈文组织了杭州左翼作家联盟小组,加强对杭州木铃木刻研究会的领导。又针对国民党反动派对江西苏区发动的第五次“围剿”,在杭州觅桥航空学校成立了“反对第五次围剿小组”。他做通了贵州老乡航校机修员杨承烈的思想工作,杨利用教练机在天空飞行的机会,在杭州城上空散发反对白军“围剿”苏区红军的传单,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杭州全城为之震动。同年10月,肖之亮回到上海,田汉认为上海革命文化活动正需要肖之亮这样的人才,让他留上海工作。党组织研究后,决定肖之亮参加剧联党团组织,担任组织部长。具体负责联系郑君里、赵丹、徐韬、王为一、平子、红豆、魏鹤龄、吕班、露璐、应云卫、王人美、宋小江、樊伯慈等人。1934年春夏之交,田汉转达组织决定,由肖之亮与聂耳、王汝恒负责上海左翼音乐家联盟小组的领导工作,并由肖之亮兼任上海左翼作家联盟宣传部长。此间,他一度被外国巡捕逮捕。获释后,同聂耳、田汉、于伶、宋之的、金山同为剧联党组成员。在上海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工作的这些年,肖之亮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文艺评论和文学作品。如关于《傀儡》和《桃李劫》的影评,儿童剧《小棉袄》、短篇小说《盐运》及杂文、诗歌等。肖之亮在抗战初年写过一部四幕话剧《为国牺牲》,其内容是写抗日游击队炸毁日军军火库的事迹。初稿刚完成,还未及修改,就被抗敌演剧一队队长郑君里拿走,抗敌演剧一队得剧本后,边排练边修改,在国统区共演出200多场,反响之大,出人意料。话剧《为国牺牲》有力地宣传了抗战,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1935年,上海白色恐怖十分严重。上级决定让肖之亮隐蔽。田汉在一次剧联的碰头会上说:“据陶行知先生谈,文化特务潘公展声言拿出两万块大洋筹办大学剧联,派包打听到处找老肖(肖之亮)。”肖之亮按组织安排,转移到家乡贵州开展工作。

回到贵阳后,肖之亮结合当时贵州方兴未艾的抗日宣传形势,继续从事革命戏剧活动,决定筹组“沙驼话剧社”。1936年春,沙驼话剧社成立,肖之亮任社长,蒋瑗如、贾叔华、唐和、毛仁学任剧社理事。演员及职员共四十余人,均为省内各校戏剧爱好者。剧社成立当晚,他们向贵阳各界民众进行了一次公演,演出了《扬子江暴风雨》(田汉编剧)、《刘汉卿之秘密》(于伶编剧)、《九一八以来》等三个独幕剧,在山城贵阳引起轰动。

沙驼话剧社的建立,标志着贵州话剧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自成立伊始,立即着手鼓动全民抗战。肖之亮及剧社成员顶着经费不足、人才缺乏的困境和压力,在贵阳各校礼堂,甚至租用“明星电影院”进行演出。到1937年秋,剧社成员发展到一百多人。为适应形势的急剧变化,加大抗日宣传力度,剧社把成员分为七个队,分赴贵阳附近县区巡回演出。剧社还提出“人到哪里,戏就演到哪里”的目标。当时的清镇、狗场、花溪、二戈寨、乌当等地,都有“沙驼”演剧队活动。“沙驼”还积极向省内各县提供剧本,帮助排演,影响远及息烽、平坝、龙里、贵定、安顺、黔西、瓮安、遵义等二十六个县。沙驼话剧社对贵州抗战话剧的普及起了极大作用,对唤起民众斗志加入全国抗日斗争的行列,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沙驼”创办之初,为了扩大宣传,还借《贵州晨报》副刊,办过《贵州沙驼业余剧社旬刊》(肖之亮任主编)。“旬刊”以介绍话剧为主,由于版面活跃,思想进步,仅出八期,即被国民党贵州省党部勒令停刊。自剧社成立起,国民党特务即对“沙驼”进行监督、禁演、限演,并派文化特务打入剧社。肖之亮等剧社骨干不惧敌人威胁,与敌周旋,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抗争。1939年,国民党贵州省党部借口“沙驼”账目不清,勒令“沙驼”停止活动半年。1940年春,“沙驼”复社,在复社大会上,剧社成员公推肖之亮再度出任社长,继续领导剧社同仁进行抗日宣传。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国民政府贵州当局不顾社会舆论及“沙驼”同仁的反对,公然下令解散“沙驼”,肖之亮被迫再度离开贵州。

在贵州工作期间,肖之亮曾于1938年受聘到瓮安中学任教。“沙驼”被迫解散后,肖之亮辗转南方各地继续为党的事业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肖之亮先后在贵阳师范学校、贵州省教育厅、贵州民族学院、中国科学院贵州分院和贵州省科委工作。1981年1月31日,肖之亮在贵阳病逝,享年71岁。贵州省科委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及各界人士纷纷发来唁函、唁电,沉痛悼念这位中国左翼文化的领导人和抗战话剧的先行者。

肖之亮在中国“左联”的工作,增强了党对中国左翼文化的领导,促进了进步革命文化事业对中国革命的宣传和推动作用。肖之亮当年的话剧活动,特别是在贵州的话剧活动,起到了团结民众、激发民众的抗日热情,共赴抗日疆场的作用。同时,他在贵州的话剧活动,为贵州培育了为数不少的话剧人才,为贵州话剧的发展播下了种子。

参考文献:

1、周德全:《“沙驼”剧社始末》,载《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1980年。

2、李黔宾:《贵阳沙驼业余剧社》,载《贵阳文史资料选辑》第23辑,1986年。

3、高佩韦:《沙驼业余话剧社点滴》,载《贵阳党史资料》(专辑),1986年。

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辑组:《左联回忆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

5、海蕴:《左联老战士肖之亮》,载《贵阳文史》2006年第1期。

作者介绍:

宋洪宪,1954年生,先后任贵州省史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近现代史研究会副会长,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等。现任《书·画·印》杂志主编,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发表文史类及其他文章数百篇,著作7本。文章曾获全国政协论文一等奖,中央党校、全国讲师团优秀论文奖等奖项。

编辑

王青

责编

飞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