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致敬!属于他和“它”的荣光

动静原创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红花岗融媒 七星关融媒 黔西南台 兴义融媒
1714522140
积分商场
动静原创

一把手术刀、一根绣花针、一口炒锅……

每一件“工具”的背后

是劳动者勤于创造、勇于奋斗的故事

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

让我们从“工具”镌刻的荣光中

致敬劳动者 奋进新征程

种下爱心种子,收获美好果实。不久前,遵义市启智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周兴露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的背后是她11年来精心呵护“折翼天使”的成长。

2013年,周兴露来到遵义市启智学校,她带领教师团队积极探索,将康复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为每个孩子制定一个康复计划。学校开设手工、钻石画、陶艺等特色课程,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组建残奥运动训练队、舞蹈队等,屡获世界奖牌、省级奖牌,让孩子们有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2022年1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与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

从浙江到毕节,2023年2月,张骏不远千里来到毕节,作为浙毕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他完成各类脊柱外科手术近300台次,让患者重新挺起“生命的脊梁”,回归精彩生活。

据统计,从2023年2月至今年3月,浙毕医院引进新技术、新项目238项,4项技术突破西南地区首例,7项技术位居全省第一,51项技术填补毕节市空白。

杀青、揉捻、做形、提豪、焙锅……250度到300度的铁锅中,茶叶在手掌间搓揉抖撒,行云流水间,“都匀毛尖”提香提毫炒茶绝技在张子全的指尖上完美呈现。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匀毛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张子全炒出的茶色泽翠绿、外形匀整、香气清嫩、滋味鲜浓。高超的炒茶制茶技艺,也吸引逾千名学徒慕名前来拜师,他的徒弟中有10多人成为了“都匀毛尖”手工制作技艺州级非遗传承人,80多人回乡创办合作社,带动当地农民通过种茶、制茶增收致富。

从普通绣娘到专职绣娘,今年35岁的杨妹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三都水族自治县凤之羽民族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骨干,也是水族马尾绣行业内年轻绣娘的代表,今年更荣获了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从2015年开始,杨妹带领绣工们传承马尾绣制作技艺,在保留核心工艺基础上,对马尾绣技艺的题材、色彩、针法等进行创新,让马尾绣走出国门,推动“指尖经济”不断做大做强。同时,通过培训等方式,带动更多妇女就业增收。

因为喜爱音乐,2021年大学毕业后,杨娜进入贵州嘉缘乐器制造有限公司成为制造、管理岗管理员。初入吉他制造行业,杨娜从零开始,看材料、盘库存、钻研每一道吉他生产工序,为企业寻找到生产的最佳方案。入职两个月后,杨娜便熟知吉他制作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所有生产环节。

经过两年时间的探索钻研,杨娜从最初的“小白”成长为企业骨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并收获了2024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有着9年从业经验,今年44岁的岑英和是一名滑翔伞运动教练兼安全员。

此前,岑英和曾在多个滑翔伞运动基地当过职业教练。得知家乡大力发展山地旅游,2018年,他选择回到黔西南,成立了黔西南州第一个滑翔伞运动训练基地。五年多来,他接待了众多的滑翔伞飞行员,也见证了数以万计滑翔伞体验者的勇气与快乐。岑英和希望带领更多人来一场天空之旅,俯瞰“唯有此处峰成林”的山地之美。

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王媛媛

红花岗融媒:杜丹青

七星关融媒:文杰

正安融媒:王谆胤、黄凤翱

黔西南台:李兵

兴义融媒:王霞、戴仙羚、罗小春

记者

刘燕 张勤月 黄静 佟文玲

编辑

王珺璐

责编

李佳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