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住进花园房 小病不出村 来看石门乡的幸福生活

1599916260
积分商场

今天(9月12日),由中宣部组织的“未摘帽贫困县脱贫攻坚”主题采访团走进威宁县,采访石门乡卫生院医疗体系建设如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实地走访荣和社区,看新营苗寨群众搬迁前后的生活对比。

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多家中央媒体的记者第一站来到威宁县石门乡卫生院。2010年前,石门乡卫生院仅有一栋始建于50年代的石木瓦房,卫生技术人才严重匮乏,医疗设备简陋,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而如今的石门乡卫生院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医疗技术人员不断增加,设备先进齐全。石门乡按照省卫健委特色专科建设方案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结合医院实际,完成急诊急救室、远程会诊室等“五室”建设,彻底解决了石门乡卫生院医疗设备落后面貌,为群众看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开通了城乡居民报销系统,切实减少了群众看病就医的费用;慢病患者只需要到乡镇卫生院就可以开到一个月的用药量,并且只需支付个人自付部分即可,减轻了慢病患者的经济负担,有效预防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周边乡镇群众纷纷慕名前来就诊。

“党的政策好,我们全家免费分了一套120平米的二层小洋楼。村里面路通了,水通了,环境越来越漂亮,外面的人都愿意来我们村里面做客了。”石门乡荣合村新营苗寨72岁的韩庆福高兴地对工人日报记者说。

新营苗寨居住着300多名苗族群众,以前由于道路不通,这里是石门乡最难走的村民组,群众基本家家都是茅草房、泥瓦房,人居畜混居,居住环境非常差。2015年,威宁县统筹整合各方帮扶资金,先后投入2700余万元,拆除了群众破旧危房,并在原址上修建了一个“花园农庄”式的新苗寨,苗寨有农户83户336人,每户一栋120平方米的小楼。

新营苗族风情小康寨,呈同心圆状排列分布,在外观设计上,既有苗族风俗文化元素,又彰显现代建筑文化气息。83幢两层小楼被树林环绕,到处绿叶成荫,见证了当地苗族同胞生活的时代变迁。

记者

邢宇清 田园驰航

编辑

王青

责编

李佳

编审

李铁流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