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大工业产业,发现身边的贵州制造。“玉蝶”电工是一个很多贵州人都知道的老品牌。在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如今的玉蝶电工正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自身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玉蝶”正从一个地方性品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坚持以匠人精神打造匠心产品。近些年企业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拓展应用场景,不断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与新旧动能转换,开创了线缆行业第一个“无人智能制造”。
在贵阳市经开区的贵州玉蝶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3号车间,电线电缆智能生产线正在全力运转。从取料、生产、到检测、包装、码垛、运输等各个环节,我们很难看到工人的身影。公司品质部部长朱正斌告诉记者,他们是全国首家智能生产、智能仓储一体化企业。智能生产线把原来的6道工序合并为1道,有4个点进行产品的实时监测,人员从132人降至70人,产品质量不合格率从2%下降到0.7%。智能生产线跟智能立体仓库中间全部是码垛机器人、RGV小车,全程不需要人,接到产品订单三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出厂,出厂的每一卷电线都实施一物一码,让消费者进行质量追溯。
企业想要提升质效,智能化生产是发展之路。玉蝶电工通过智能化改造,实现了降本增效提质。除了搭建自动化生产设备,还搭建了工业设备物联网平台和 OSC 数据协同工作中心为企业装上数据大脑,让生产与销售更加高效、精准。玉蝶OSC数据协同中心将车间到生产线再到每台设备的实时数据汇聚、传输,协同,直观地了解生产参数、能耗、产品损耗等信息,加快异常设备的维护,保障生产的正常进行。
公司信息部经理王福翔说,他们从OSC数据仓库大屏上就可以看到设备生产数据、运行情况、转速、能耗,还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以前要到月末才能统计能耗,现在可以实时统计,出现问题实时解决,不把问题带到月底。
企业通过引进智能化设备和技术,让车间内各生产线的能源损耗、人员配备都更加优化,节约下的成本又被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当中。早在2018年,玉蝶电工就与俄罗斯核物理研究院合作生产了绿色环保辐照线,这款电线正常工作温度是125度,使用寿命在比普通电线高出一倍的情况下,能耗还降低了15%。除了致力于高端线的研发,“玉蝶”的普通线也都升级成了双层阻燃电线,具有双层阻燃、双层绝缘保障,消费者使用更安全,更节能。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自动化生产的不断升级,玉蝶电工2021年,实现产值23亿元,2022年入选全省“营业收入首次突破十亿元级”工业龙头企业。亮眼数据背后,是公司持续加大智能化工厂的转型升级,而这也离不开开金融机构的支持特别是在这两年疫情的影响下。
公司投融资部经理杨智介绍说,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回款比较难,公司出现了资金周转困难,工商银行贵州省分行在企业纾困、补充流动资金这一方面给予了他们1000万元的帮助。下一步他们会向工行提一个5000万的融资需求,双方都朝着好的方向努力合作。
早在2017年,通过银企对接“玉蝶电工”向工行贵州省分行提交了5.5亿元的贷款申请,仅三个月就获批授信,这笔“金融活水”的注入使得企业新厂区的智能化改造可以顺利完成。公司副总裁程宏说。他们在生产工艺升级之后,也跳出了传统的产品思维,匹配更多新基建、新能源的产品种类;同时还与建筑业、服务业、电商行业这样的新业态融合,开放销售数据;与金融机构合作,从以前的人找钱,企业找钱变成现在的钱找人、钱找企业。下一步将继续深化民商用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做好需求端、生产端以及供应端的匹配需求。
记者: 付雪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