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诗不可说丨端五数日间,更约同解粽

动静原创撰文:孙秀华
1654048860
积分商场

南宋陆游《乙卯重五》诗有曰:“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这所谓“重五”就是五月五日、端五、端午节,此时石榴花盛开,灼灼如火,连同芳香的艾草,都是美丽的节令风物。而接下来陆游诗里描绘的情景好像是,包裹好的粽子挂在发髻的左右两边,还要把艾草扎成一束戴在高高的帽子上!这,这画面简直不要太美啊,陆游这是认真的吗?

图为石榴花 来源:扬州文旅

其实,把艾草扎成束戴在帽子上,是真的,是陆游时代的端午风俗;而“把粽子挂在两个发髻上”的理解是错误的,这是生搬硬套的望文生义。“粽包分两髻”说明,陆游吃到的粽子是两只角的,又因为包裹两只角的粽子要把两只角上都用丝线扎起来,正像两个发髻,也即“粽包两髻”,而陆游吃这样两只角的粽子,当然要“分”开这“两髻”。因此,“粽包分两髻”的意思很简单,就是解开丝线,分开粽包的两只髻角吃粽子。

等等,两只角的粽子?可我们吃到的粽子大都是三角的啊,方形的四只角的也有,难道陆游吃的粽子不正宗?

陆游吃的粽子是很正宗的。

北宋欧阳修有首词也写到了石榴花与粽子,对于粽子所用的正是“角粽”的名目,应当就是两只角的粽子。欧阳修这首《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词曰: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瞢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图为石榴花 来源:扬州文旅

词的大意是,五月石榴花开,红艳似火,杨柳依依,细雨润碧。五彩新丝缠着的角粽,由妙龄女子用金盘盛着送来,她手中也拿着扇子,扇子上画着盘绕的双凤。端午时节,香汤沐浴,举杯共饮菖蒲美酒。好可恼啊,黄鹂鸟的鸣叫婉转清圆,却时不时传过纱窗,在睡眼惺忪之际,惊破了美丽女子的好梦。

欧阳修这首词把端午节的风俗描画得更美,又因为是一首闺情词,显得更是风情万种。而聚焦到粽子,这词里的是“角粽”,可以说与陆游所谓“粽包分两髻”是一脉相承的。而从欧阳修再往前探寻,粽子的历史与继承大有文章。

所谓“回字有四种写法”大家都知道,其实,“粽”字至少也有四种写法,又写作“稯”“糭”“糉”。对粽子进行解说,《太平御览》引晋代周处《风土记》云:“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稯’,一名‘角黍’。”

仔细研读,这周处《风土记》所记载的粽子跟我们当今所吃到的粽子有四点不同。一是包裹使用的叶子不同,我们主要用箬叶,文献里说是用“菰叶”,就是茭白的叶子。二是所包裹的内容大不相同,我们的粽子包的主要是稻米,文献里说是“黍米”。三是吃粽子的时节不同,我们主要是集中在端午节,文献里说是“五月五日及夏至”,除了端午,先民们居然在夏至节气也要吃粽子(下文还会讲到古人过年也会吃粽子),这仪式感比我们更足啊。四是包成之后的形状不同,我们的粽子主要是三角形的,古人的则是“角黍”,两只角的。这四点不同,前三者是明显的,第四点不易觉察,但很关键。

“角黍”之“角”,在某种特定意义上,专指牛角。这是因为,古代君王隆重祭祀的“太牢”之礼,要用到牛。后世俭省,以带角的牛头象征进行,再后来,祭祀活动也向社会的中低层渗透普及,“角黍”由此应运而生。也就是说,“角黍”原本是神圣的祭品,摹拟的是牛头的庄严隆重——因此,像牛头的样子啊,“角黍”是两只角的;那么,欧阳修、陆游诗词里所写到的“角粽”有“两髻”也便可以释然了。但又有小朋友说,其实三只角的粽子看起来更像牛头的模样,好吧,这样的动感、立体想象力蛮强的,我服了。不管几只角吧,好吃才是粽子的第一要义。

传说中,粽子是为祭祀、纪念屈原而制作的美食,那么,三闾大夫屈原本人吃没吃过粽子呢?好像应该是吃过的吧,可能。我们虽然不能确信屈原吃没吃过粽子,但正史记载的吃粽子是能查到的。《南史·范云传》载曰:“(范云)永明十年使魏。魏使李彪宣命,至云所,甚见称美。彪为设甘蔗、黄甘、粽,随尽复益。彪笑谓曰:‘范散骑小复俭之,一尽不可复得。’”看来,这还是个“外交”国事呢,记载说,北朝的官员李彪接待南朝来的使者范云,给他准备的“国宴”上有粽子等食品。范云很喜欢,吃了又添吃了又添,主人李彪都不好意思了,让他悠着点,说是吃完了就没有了哦——你看你看,这粽子确实美味啊。而“永明十年”是公元492年,这范云“随尽复益”吃粽子,距今已是1530年了。

比范云稍晚一些的南朝梁代的徐君茜,在一首诗里写到了“粽里觅杨梅”,这表明,这粽子里包的是酸酸甜甜的杨梅干,也就是“杨梅粽”。徐君茜这首《共内人夜坐守岁诗》云:

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对于“杨梅粽”,北宋张邦基颇有疑惑。张邦基《墨庄漫录》曰:

东坡为翰苑,元祐三年供端午帖子有云:“上林珍木暗池台,蜀产吴苞万里来。不独盘中见卢橘,时于粽里得杨梅。”每疑“粽里杨梅”之句。《玉台新咏》徐君茜《共内人夜坐守岁诗》:“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今人未见以杨梅为粽。徐公乃守岁诗,杨梅夏熟,岁暮安有此果?岂昔人以干实为之耶?东坡以角黍为午日之馔,故借言之耳。

这文段是说,张邦基没见过人们制作杨梅粽,便疑心徐君茜的诗句所咏或许是用杨梅干做成的粽子。而由此以为苏轼的端午帖子诗句“时于粽里得杨梅”,只是借用典故而已,未必是在描写真实情况。但证之于其他文人的诗词歌赋,真实情况是,既然有咸粽子、甜粽子,酸酸的鲜杨梅粽当然可以有了;而且,蜜渍杨梅干甜甜酸酸,滋味更胜,这样的杨梅干粽子,除夕守岁当然也可以有了。

其实,人们对于美味的追求好像是无止境的,粽子里包的也可以有的,多了去了。比如鲜肉、酱肉、蛋黄、各种干果、各种果脯……而很有贵州特色的那些香香美美的,还有辣子鸡、老腊肉、引子麻酥等等等等。至于粽子里到底可以包什么,发展至今,其实粽子可以无所不包啊!

而除了本文开头我们讲解的《乙卯重五》,南宋陆游写吃粽子还留有数首诗歌。其中,陆游《过邻家》诗有云:“吴蚕初上簇,陂稻亦己种。端五数日间,更约同解粽。”这样美好的邻里乡情,早在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也有着如此淳朴感人的描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与朋友相约,“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而也是在诗的结尾,陆游《过邻家》与邻居叙说,几天后端午节就要到了,我们再约定一起解粽子吃粽子吧。你看你看,把生活感受写成这样动人的诗歌,像孟浩然、陆游这样的高邻真可以有啊,然而,这样的高邻当然只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就我们的现实生活而言,翻看日历,居然已进入了阴历五月,确确实实“端五数日间”了,我们倒是真的可以与朋友们“更约同解粽”。

“端五数日间,更约同解粽。”那还等什么呢,看“动静贵州”,逛“动静商城”,“贵视·贵粽”,约起哦!各位老铁,手快有,手慢无,这次粽子太火爆啦,倘若错过了,那就期待下一次动静商城再推出的新产品。注意注意,我们的文章里也明明白白讲到了,古人可是夏至节气也吃粽子、甚至春节也吃粽子的哦,让我们“更约同解粽”吧——再者,不是还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之类的暖心表达吗,其他爽爽饮品、可口美味、特色美食也一样的约起!

菖蒲、艾草、粽子、雄黄酒、石榴花、五彩丝线、各色庆祝活动……端午佳节,亲情欢聚,畅意出游,惬意小憩。其实,我们的日常也就沉浸在传统文化里,那些敬畏、忠诚、挚爱……就在我们的血脉里,须臾也没有离开。再三品读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和陆游的《过邻家》,温情穿透岁月,只要你内心喜悦充盈,生活就一定不会辜负我们的真心付出和真诚期待。

编辑

刘泳林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