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效”统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文化企业提出的根本要求。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以来,贵州出版集团聚焦主责主业,在出版、印刷、发行等板块打出改革“组合拳”,去年,企业完成营收52亿元,同比增长18.18%,进入全国出版行业资产“百亿”阵营。
贵州出版集团
贵州出版集团旗下有四家出版社,过去,为增加经济效益,集团会对各出版社的营收、利润等经济指标进行逐年递增考核。迫于压力,出版社只能将任务分解到每个编辑部门和员工身上。
赵帅红是贵州人民出版社的一名编辑,入职前,她以为只要编好书就可以了,然而大量的经济考核任务却接踵而至。“我们有那种按职称系列的考核,各方面都要兼顾,没有多少精力在编一些精品图书上面。一些选题没有多少经济效益的,可能我们就会考虑不做。”赵帅红告诉记者。
贵州人民出版社编辑 赵帅红
深化省属国有文化企业改革中,让文化企业聚焦主责主业是关键。经过深入调查研判,出版集团决定打破实行多年的考核制度。
“从今年开始,对我们所属的四家出版社不再进行利润跟营收的增长考核,对出版单位的社会效益的考核有了一个细化的要求,主要考核它精品图书出版,或者参评一些国家重要奖项的图书出版上面,加大了考核的力度。”贵州出版集团编辑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邹鲲如表示。
贵州出版集团编辑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邹鲲如(左)
此次改革放松了经济目标考核,却加大了对出版业务的考核。同时,集团还从利润中拿出5000万设立出版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精品图书出版,大大激发了编辑的工作热情。现在,编辑赵帅红不用考虑经济的压力了,可以专注于开发一些更好的选题了。
贵州人民出版社党委副书记谢亚鹏表示,要让编辑能够集中精力去找优质作者、找优质选题,更加静下心来去编辑好书。以精品出版来说,往年大概人民社能够出到40本的样子,现在基本上都在60种以上。
贵州人民出版社党委副书记 谢亚鹏
“能够出一本好书,对传承贵州的文化以及唱响贵州发展的主旋律那是不可估量的,不是我们多少资金能够衡量的。同时也会给集团带来很大的一个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效提升’。”贵州出版集团发展改革部副主任宋晓炆说。
贵州出版集团发展改革部副主任 宋晓炆
不再加码考核后,今年3月,集团成立了发行公司,将四家出版社的发行人员进行整合,统筹规划、做大市场。张家靓是贵州出版集团图书发行公司的销售主管,他告诉记者,现在公司整合了四家出版社的所有产品资源,统一对外的销售窗口,工作量变大了,但是产品丰富了也有利于销售。
“要把所有的优质资源集中起来,降低企业的成本,主要就是把贵州出版推出去。”贵州出版集团图书发行公司总经理李健说。据了解,公司已和全国27家新华书店签订了合作协议,和全国七至八家一类民营优质经销售商也达成了合作协议。
贵州出版集团图书发行公司总经理 李健
印刷是贵州出版集团的另一重要业务板块,但过去由于老厂区面积小、产能低,常常需要将许多印刷业务委托给社会小印刷厂分散印制,长期都面临着亏损压力。
为了扭转局面,2021年,集团在白云区建成投用了占地200多亩的新厂区,并引进3500万元的先进生产线,将印务牢牢攥在手中。
“能够新增图书年产量大概在2000~3000万册,我们也通过招投标进入到一系列比较大型的出版社的供应商范围,为我们的承接社会印件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贵州新华印刷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崔晓东说。
贵州新华印刷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崔晓东
印力提升、管理加强,集团印刷板块去年实现扭亏为盈,新增利润1380万元,今年1-4月已实现利润379万元,同比增长410.44%。
深化省属国有文化企业改革中,同步完成提质的还有全省51个新华书店,在拥有29年历史的新华文渊超市紫林庵店记者看到,老书店已焕然一新,饮品休闲、城市展厅等多种文化业态吸引了各年龄层的读者前来体验。书店还会不定期举办文化沙龙等活动。
新华文渊超市紫林庵店
“小朋友更愿意待在这里,比原来光看书的时候好多了,在不同的区域可以体验到更多的东西。”贵阳市民 钟女士说。
新华文渊超市紫林庵店卖场主任马星向记者介绍到:“新增的可能有六七种业态,也是为了让新华书店的品牌在新生代中传播得更广。现在人流量是翻倍的,对比2019年同期销售是上升了26%。”
今年,全省还有不少于34家老新华书店将完成提升改造,通过打造“新华文渊超市”文化品牌,加强集团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据悉,去年贵州出版集团完成营收52亿元,同比增长18.18%,进入全国出版行业资产“百亿”阵营;今年上半年预计完成营收24.9亿元,同比增长18.46 %;实现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31%。
贵州出版集团发展改革部副主任宋晓炆表示,“十四五”期末要实现资产100亿、营收要达到100亿,以及成为优秀的文化阵地和优秀的市场主体,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
(实习生郭欣宇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