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纻衣鲜紫骝马,清明酌酒梨花下。马蹄一去不复来,梨花又见清明开。”清明时节,燕子飞来,梨花盛开。宋代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诗曰: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梨花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嫩阴绿树。正是春留处。燕子重来,往事东流去。”春到清明,繁花似锦,良辰美景,最适宜的就是踏青春游。当然也可以美美地放风筝、荡秋千、吃青团……而作为传统节日,清明节最重要的习俗是扫墓祭祖,其要义在于慎终追远,敬祀祖先。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二十四节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接地气的这一部分,是我们的先民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蕴含着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2016年,“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合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源自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春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千百年来绵绵传承,弦歌不辍。
清明节的相关习俗,至少可以上推至孔子时代。圣人孔子与其弟子宰予讨论“三年之丧”时曾谈到“改火”,后世,这“改火”的礼制一直延续至清代。甚至可以说,上至天子,下至百姓,清明节改火才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清明礼俗。
《论语·阳货》载曰: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对于“钻燧改火”,马融注解说:“《周书·月令》有‘更火’之文,春取榆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一年之中,钻火各异木,故曰‘改火’也。”
清明日“改火”,在古代中国被赋予了礼制教化的含义,甚至一度成为封建王朝的国家典礼。从传世诗文看,唐、宋两朝的皇帝还会把“改火”后的“新火”赐给所宠爱的王公大臣。唐代韩浚、史延二人均写有《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这当然是很“凡尔赛”的,夸耀自己得到了当朝天子的恩赐。其中韩浚《清明日赐百僚新火》诗云:
改火清明后,优恩赐近臣。
漏残丹禁晚,燧发白榆新。
瑞彩来双阙,神光焕四邻。
气回侯第暖,烟散帝城春。
利用调羹鼎,馀辉烛缙绅。
皇明如照隐,愿及聚萤人。
诗写大唐皇家“清明日”“优恩赐近臣”,把新火恩赐宠臣——其实,这所描绘的正是韩翃《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之际,皇帝御赐新火,“轻烟散入五侯家”的场景。
至宋代,皇帝也仍会赐给近臣清明新火。欧阳修《清明赐新火》诗曰:
鱼钥侵晨放九门,天街一骑走红尘。
桐华应候催佳节,榆火推恩忝侍臣。
多病正愁饧粥冷,清香但爱蜡烟新。
自怜惯识金莲烛,翰苑曾经七见春
甚至,上行下效,各地的行政长官也会举行类似的“改火”仪式,之后把“新火”分给同僚属官。苏东坡贬谪在黄州,写有《徐使君分新火》诗云:
临皋亭中一危坐,三见清明改新火。
沟中枯木应笑人,钻斫不然谁似我。
黄州使君怜久病,分我五更红一朵。
从来破釜跃江鱼,只有清诗嘲饭颗。
起携蜡炬绕空室,欲事烹煎无一可。
为公分作无尽灯,照破十方昏暗锁。
“三见清明改新火”,可见此时苏东坡已贬谪黄州三年了。虽然已是三年,而此诗仍是比较悲苦的,知州徐君猷分送来了新火,“分我五更红一朵”,而我苏东坡却“空室”寂寥,并没有什么可以烹煮享用的——对比苏轼“本轼”的“超然”词句“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真是教人嗟叹!
湄潭云贵山茶园里刚采摘下来的茶青 仇正腾摄
除了“改火”,诗词里写清明节的当然有很多。而大家最熟悉的清明诗歌当然肯定是这一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大概是人人都可以从小就能背诵的。
而从节气物候上看,“清明”三侯。“一候桐始华”,清明来到,桐花绽开,清香怡人;“二候田鼠化为鹌”,是说田鼠躲回洞穴,鸟儿出来活动,可谓“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三候虹始见”,清明时节雨水增多,可以看到绚丽的彩虹。
关于“一候桐始华”,上引欧阳修《清明赐新火》诗有“桐华应候催佳节”之语;宋代文彦博《清明日玉津园赐宴即席》有曰:“节应桐华始,筵开禁苑新。”明代杨慎《桐花》诗云:
曲水惠风轻,桐华正吐英。
枝条引晨露,门巷近清明。
剪剪寒应尽,霏霏雪不惊。
啄花夭凤小,又见绿阴成。
桐花
而虽然桐花被列入了清明物候,但清明节标志性的春花还是梨花,梨花与清明才是标配。宋代陈与义《清明》诗曰:
雨晴闲步涧边沙,行入荒林闻乱鸦。
寒食清明惊客意,暖风迟日醉梨花。
书生投老王官谷,壮士偷生漂母家。
不用秋千与蹴踘,只将诗句答年华。
而且,陈与义的诗里还提到了清明时节的荡秋千以及著名的“蹴踘”。
宋代方岳《清明》诗云:
淡烟疏雨清明日,飞絮落花游子心。
燕话春愁初睡起,一帘草色暮池深。
方岳这首诗的清明“春愁”很是动人,有“淡烟疏雨”,有“飞絮落花”,有“一帘草色”,而这春愁却又藉由清明春燕的呢呢喃喃说出,真是才思飞扬、春情无限。
而欧阳修眼里的清明节最是美好,美好到仿佛词穷了,却只道“满目繁华”,说只说“直到城头总是花”!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词曰: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清明农谚有云:“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时节,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大江南北都是一片繁忙的春耕图景。“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负春光,不负韶华,辛勤耕耘,奋力拼搏,终将收获甘甜!
今日清明,春和景明,愿您祥和安宁,带着爱与温暖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