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央媒看贵州丨行走贵州看脱贫之三 绿色为本 特色兴业

农民日报
1600650660
积分商场
农民日报头版刊发《行走贵州看脱贫之三 绿色为本 特色兴业》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贵州未脱贫摘帽的9个县分布在高寒山区、石漠化片区和深山区,资源禀赋差,脱贫难度大。发展产业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的长远之计。

  近年来,贵州省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稳定脱贫的根本途径和长久之策,围绕12个特色优势产业,对照“八要素”全产业链补短板、强弱项,结合生态气候优势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山地农业、林下经济和乡村旅游,沉寂的大山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

  沿着盘山公路来到沿河县中寨镇志强村“白叶一号”茶产业基地,30多名平均年龄六七十岁的村民手持锄头穿梭在一片绿色之间,为茶苗锄草。

  今年71岁的廖廷洋是志强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基地成立后他就来这里种茶,每天有80元的收入,每月有两三千元。老人笑着对记者说:“有了茶山的务工收入,加上种庄稼、养猪,现在村里老人的收入不比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少。”

  中寨镇位于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2018年,种茶致富的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秉承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向中寨镇捐赠1200亩36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中寨镇党委书记谭鹏飞告诉记者:“志强村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将茶苗折资量化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265户以1426亩折资入股合作社;此外,县里还拨付550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个村以集体名义入股,并号召农户入股39万元,齐心协力做大做强集体经济。”

  志强村茶叶基地负责人张勇介绍,在安吉县相关技术人员的帮扶指导下,今年3月,志强村“白叶一号”首次采摘,利益联结全村170户729人,合作社还与浙江茶叶集团签订了10年销售合同。

  在纳雍县西南部的骔岭镇,曾经的“矿老板”谭正义突破在高海拔地区不宜种茶的限制,不仅把茶叶种在了海拔2300米的山坡,还开启了一条“猪-沼-茶-草”绿色生态循环发展之路,带动200多名群众常年就业。当地6950亩“雾翠茗香”高山茶园获“2019中国美丽茶园”称号,产地和产品均通过中国、美国和欧盟有机认证。全镇10个村涉茶,茶园总面积1.36万亩,其中祠堂边村实现“人均1亩茶、户均4亩茶”。

  林下“富矿”带动农民增收

  黔地无闲草,处处皆灵药。

  水尾水族乡位于榕江县西南部,地处月亮山腹地,森林覆盖率高达90.9%,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山里的杉树林下生长着大片野生草珊瑚,当地村民以前并未意识到它的价值。直到2018年,来自湖南、江西、福建等地的客商来水尾乡高望村收购野生草珊瑚,人们才了解到这是座“富矿”。

  草珊瑚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抗菌消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草珊瑚从原本的每斤1元多涨到6元。

  “今年高望村通过村集体合作社流转了1300亩耕地种植草珊瑚,现在实施管护的有1140亩,去年11月还人工种植了200亩,覆盖贫困户40户186人。”村党支部书记韦国胜说,高望村草珊瑚种苗扩繁基地项目采取“合作社+承包户+贫困户”模式,由村合作社与贫困户签订利益联结协议,村合作社以反租倒包方式,让承包户进行管理,村合作社分红,承包户占70%,剩余30%由村合作社分配给贫困户和村集体。通过县草珊瑚专班的牵线搭桥,高望村村集体合作社与广药集团签订收购合同,村里的草珊瑚由该公司以每斤1.5元的价格保底回收,彻底解决群众销售难的问题。

  榕江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融媒体中心副主任周灿碧说:“发展产业要因地制宜,榕江县森林覆盖率高、杉树林未被破坏,而且草珊瑚的管护相对简单,只需要除草、施肥,非常适合村民种植。”

  旅游扶贫带出苗寨活力

  “大歹”在苗语中是“大口袋”的意思,大歹苗寨坐落在都柳江北岸海拔600多米的山脊之上,因少受外界干扰,这里至今完整保存着苗族村落的农耕习俗和民俗文化,被誉为“山脊上的非遗走廊”。

  2018年,唐隽永来到从江县丙妹镇大歹村担任第一书记。刚来时村中道路白色垃圾随处可见,村组干部腰上别着镰刀参加会议,村里妇女见到外人转身就跑……短短两年,村寨焕然一新,交通路网、村容村貌、安全饮水都发生了历史性改变,妇女在游客注视下从容地使用蓝靛染布织布,孩子面对镜头露出开心、自信的笑容。

  “2019年我们完成老旧房透风漏雨整治267户、人畜混居整治35户、危房改造6户,共实施灶改273个、厕改291个。今年累计拆除了177个楼上火塘。”唐隽永说,“为了发展旅游,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投入4100万元,新建5.6公里小融至大歹村旅游公路,改善沿线3000多名贫困群众出行条件,为沿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同在从江县的岜沙苗寨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枪手部落”闻名全国。优美的自然环境、神秘的树葬习俗、古老的“成人礼”仪式、奇特的“户棍”发饰……岜沙被誉为苗族传统文化“活化石”。目前,岜沙村共有570多人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约占全村人口23%。贵州神秘从江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19年底,公司直接帮扶岜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141户716人,累计支付劳务工资1300余万元。

编辑

李旎

责编

时小千

编审

苏姝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