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葱,是日常饮食中的重要调味品。在上海,不论是一碗馄饨,还是一盘生煎,翠绿的青葱段都是最重要的点缀。这星星点点的翠绿,有一部分,却是来自千里之外的贵州湄潭。26号,动静记者跟随“山海同行·决胜今朝”采访活动的上海采访团来到遵义市湄潭县进行采访。
“上海何曾听说过‘贵州小葱’的名号?但我们打响了‘第一炮’。”上海市第三批援黔干部、湄潭县委常委、副县长孟焱告诉动静记者,今年8月2日,由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官堰坝区香葱基地出产的十吨香葱登陆上海江桥批发市场,下午三点到货,五点便被客商抢购一空,“葱香浓郁,有量又有质,上海香葱市场又多出了新选择。”
田地间,当地居民正在辛苦地劳作,孟焱介绍说,之前因为天气原因没有种植,过了三伏天之后才开始继续种。在官堰坝区香葱基地,核心区种植香葱有4000多亩,辐射坝区种植7000多亩,年产香葱5000余万斤。
在葱田的旁边,坐落着基地的制冰厂,湄潭县黄家坝街道官堰居党总支书记李洪刚向动静记者介绍说:“香葱基地其实2018年就建了起来,产量很快上去了,效益却没能迅速提高,原因之一是缺乏保鲜手段难以长途运输,只能在邻近地区销售。但在今年,得益于上海的270万元帮扶资金,我们新建了两个香葱交易市场和一栋制冰厂,规范香葱交易,保障运输环境,延长运输距离。现在制冰厂每天产冰16吨,可为20吨香葱的长途运输解决保鲜问题,让湄潭香葱安稳走上了上海餐桌。”
打开冰库,里面整齐码放着白色的冰块。“这些冰不仅供基地使用,同时我们也会卖给周边的桃子种植基地和水产业养殖厂,帮助他们为产品保鲜,让更多的产品走出湄潭。”李洪刚说。
如今,官堰坝区香葱基地每天稳定供应市场60吨以上香葱,每亩实现收益超过2万元,经济效益远超其他一般农作物,带动周边贫困户119户394人实现稳定就业。
“在脱贫之后,乡村还要振兴。如何深化产业发展,将是未来工作的一个重要议题。”孟焱对动静记者介绍说,产业深化发展,首先就要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符合市场需求和规范的产品打开销路,这样才能让市场反哺产业发展,最终让群众受益。
同是上海市第三批援黔干部的湄潭县扶贫办副主任王晓琨补充介绍道:“以刚进上海的那批葱为例,当地对农产品品相、品质要求较高,有不少是我们湄潭农民没料到的。所以之后我们从基地源头开始把控,在上海专家指导下,从农资农具和耕作的标准化、规范化,连每次拔葱、筛葱、洗葱环节都有了规程,直到品质检测都一丝不苟,让农民脑海里产生ISO(标准化)意识,这样才能带动产业长久发展。”
而在湄潭县鱼泉街道的“稻+N”综合种养基地的稻虾基地,当地负责人向动静记者展示了另一条产业升级路。该基地由上海帮扶资金投资400万元建成,产权归属于鱼合居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引进贵州飘香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管理经营,带动当地农民在稻田综合种养提高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这里出产的稻米销往北京、上海,一斤能卖到10元。这样的“高价”,背后有着稻米的优质作为底气。无农药,无化肥,生态防治病虫害,“这就是我们敢卖那么贵的原因。” 飘香谷公司总经理纪镇剑自信满满地说道。
走在稻田外,可以看见一条条小河沟在田间纵横交错,里面养殖的正是火遍大江南北的夜市小吃——小龙虾。在这里,稻虾共生,既为水稻提供了更好的生产条件,又使得土地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
“最关键的是,稻虾共养让农民们的抗风险能力更高了。现在生态米每亩产量可达450斤,每斤10元,每亩产值4500元;小龙虾每亩产量可达300斤,市场价25元每斤,亩产值在7500元左右。假如受到市场行情或是气候影响了其中一项的收益,也有另一样作为保底。” 鱼泉街道党委书记陈守东说,通过发展稻虾共生项目,亩产值比之前常规种植水稻已经增加了8000多元。今年在上海援黔干部的牵线搭桥下,杨浦区商贸集团已经与飘香谷公司签订了50亩生态米的订单,届时23000余斤生态米将运往上海。
稻米白,小葱香。湄潭县的农业产业升级路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