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刺梨果子挂得最好,一棵大概能产30斤,平均一亩地预计能产3000斤。”看着即将到来的“丰收年”,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碧海街道西冲社区的马金伦站在地里跟记者算了一笔丰收账。
2012年和2013年之间,马金伦将自家的11亩地全部种上了刺梨。2016年,刺梨开始挂果,产生效益,又过了短短三年,马金伦依靠卖刺梨产生的收益就从几百元增加到几万元。
吴长钰(中)指导村民剪枝管护
马金伦只是西冲社区依靠刺梨致富村民中的一员。在西冲社区,400多户人几乎家家户户都种了刺梨,能种刺梨的土地也几乎都种上了刺梨,几年下来,收入多的家庭达到一二十万,少的也有一两万。
“群众只管种,合作社统一联系厂家,消除大家的后顾之忧。”在吴长钰看来,刺梨光是种得出不算成功,要种得好、卖得出钱才算成功。
2012年,吴长钰退伍回来到社区工作,2016年被碧海街道党工委考察为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当时,社区刺梨产业发展遇到了困境。
“有的老百姓就找不到销路,刺梨只能廉价卖出去,甚至直接烂在地里。”吴长钰回忆,部分灰了心的农户甚至把刺梨树砍了种苞谷。
看着此情此景,吴长钰心想只有为刺梨找好销路才能把刺梨真正变成群众的“致富树”。2017年,吴长钰通过多方渠道和七星关区产业园区的金黔果刺梨深加工企业牵上线、搭上桥,并以社区党支部牵头,成立了村社一体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组织刺梨收购和销售,让每一个农户家种出来的刺梨都得以顺利销售出去。
“现在我们刺梨也种到近2000亩,大伙儿都说刺梨是个好产业。”刺梨未熟,销售先行”,西冲社区老百姓对种植刺梨的信心有了、底气足了,大家争先恐后地管护着自己的刺梨地,就像照顾自家的孩子一样。
吴长钰(右)查看鸡苗长势
有了刺梨林,吴长钰又琢磨在林下做文章,一个月前,他建起养鸡场,并购买2000只鸡苗。“我们和收购方签订了15元一斤的购销协议,算下来每只鸡能赚二三十元钱。”吴长钰指着1斤多重的半大鸡苗:“半年后我们就可以卖成品鸡了。”
目前,养殖基地吸收了碧海街道全办200户的20万元贫困户入股资金,在三年内以每年10%的比例给贫困户分红。下一步计划再吸收村集体入股资金20万元,每年给村集体分红1.6万元。
刺梨地里养鸡,很大程度上省去了人工除草的环节,鸡粪又可以给刺梨地增肥,而卖相不好的刺梨又可以发酵成刺梨渣喂鸡,这种“种养一体”的融合发展模式更为西冲社区实现了产业的双赢。
“当兵刚回来时,怎么养鸡,怎么给刺梨剪枝,真是一窍不通。”产业发展不能“瞎指挥”,吴长钰便在网上买书来学,并请假村里懂得种养技术的老人,自己也搞起了养鸡试验基地,累积经验。
通过几年的摸索,如今,吴长钰早已成为一名农业方面的“行家里手”。
“产业不在于多,而在于好、精、强,我们只要在养鸡和刺梨种植上不断花足心思,就不愁富不起来。”去年9月,吴长钰正式成为西冲社区党支部书记,作为一名“兵支书”,他更加明确和坚定了社区发展的思路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