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州茶文化,首选宋朝大诗人黄庭坚《阮郎归》对贵州茶的描写: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
月团犀胯斗圆方。研膏入焙香。
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
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词人写百姓阳春采摘、研焙都濡名茶之事,生活气息浓烈,表现了当时贵州独特的饮茶习俗。
黄庭坚笔下的都濡,即今天的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每每读这首词,自豪感油然而生。
黄庭坚的这首词,不仅记录了宋朝古夷州地区采茶制茶工艺的精细,而且记录了宋朝古夷州地区人民趁着月圆采茶的浪漫情景,反映了当时的茶叶早已“品高闻外江”的历史事实。
从描写的采茶、制茶场景中,可以感受到,1000年前,宋朝古夷州地区的制茶工艺已非常精细,茶叶品质高于周边地区。
黄庭坚生于北宋庆历五年六月十二日(1045年8月9日),字鲁直,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
史载绍圣二年(1095)以校书郎参修《神宗实录》,后迁著作佐郎。后因修实录不实的罪名而遭到贬谪,任涪州别驾、黔州安置(今重庆市彭水自治县)。彭水县是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毗邻贵州道真、务川两县,同属贵州大娄山山脉和苗岭北麓。史载当时的黔州辖道真、务川等县。
明朝张谦德在《茶经》里说过:“黔阳之都濡高枝。”都濡是今天的务川县,至今其城关镇仍叫都濡镇,高枝是指务川的大茶树。
黄庭坚在黔州的3年时间里,走遍黔州,访茶问茶,品茶说茶,活脱脱一茶人形象。有人说,黄庭坚的“阮郎归”是贵州最早的茶词。然而,这不是完全的贵州茶词。黔中,是指黔州,他所写的“答从圣使君”则是完完全全说到了贵州的茶叶。文中写道:“此邦(指黔州)茶乃可饮。但去城或数日,土人不善制度,焙多带烟耳,不然亦殊佳。今得黔州都濡月兔两饼,施州入香六饼,试将焙碾尝。都濡在刘氏时贡炮也,味殊厚。恨此方难得真好事者耳。”文中的施州,即今湖北恩施地区;月兔、入香是茶名。
黄庭坚的这段文字,生动描述了贵州茶叶内在品质好,味道醇、耐冲泡,内涵物丰富,即“味殊厚”。这一精当的评价,在900多年后的今天也不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