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如果“红色宝藏”能说话︱一匾一故事,字字皆情深

动静原创综合广播
1624840920
积分商场

(制图:赵元靖、胡智恒;图片来源:四渡赤水纪念馆)

一匾一故事,字字皆情深

一匾一故事,字字皆情深

00:00 / -

赤水河风急浪高,一支红军队伍辗转腾挪,在习水县土城镇拉开了“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这段红色传奇如今仍然传扬在赤水河畔。而来到四渡赤水纪念馆里,最先映入眼帘的黑漆金匾的“我”最为醒目,“四渡赤水纪念馆”七个大字满载着那段历史的厚重感和故事感,听“我”娓娓道来……

2006年11月9号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在习水县土城镇建造四渡赤水纪念馆,并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题写馆名。为什么请张震来题写?这就不得不说起四渡赤水战役的序幕——青杠坡战斗。

1935年,时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十团营长的张震在青杠坡战斗中英勇负伤,被安置在永安寺红军战地救护所疗伤,当地群众曾帮助张震疗伤,张震也因此与土城、青杠坡、永安寺结下了不解之缘。

2002年初,国防大学将校军官们重走长征路时,当时带队的国防大学教育长余高达少将先后两次来到土城踩点,了解到曾任国防大学校长的张震和土城的渊源后,随即自告奋勇地将邀请张震将军题写四渡赤水纪念馆馆名的信件带回北京交到张震手中。有着在青杠坡刻骨铭心的战斗记忆,再加上和土城老百姓的深厚情缘,张震提笔写下了“四渡赤水纪念馆”七个大字。

2002年9月7号,国防大学数百位将校官兵来到土城开展现地教学,在土城大桥上为纪念馆馆名题字举行了赠送仪式,横幅宽136.7厘米,高69.6厘米,上面书写着“四渡赤水纪念馆”七个大字并有张震的落名,苍劲有力。

2007年7月,四渡赤水纪念馆建成开放后,张震将军的题字被雕刻在一块黑色的实木牌匾上,黑底金匾的“我”就此被悬挂在四渡赤水纪念馆的门头上,这里便成了“我”日夜守护的家。如今,很多来到纪念馆参观的人,来到这里第一眼就会见到“我”,并在“我”的“带领”下,了解这个纪念馆里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铭记历史,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图片及部分文字资料由四渡赤水纪念馆提供)

记者

李发静 王楚含

编辑

佘义婷 朱海婷

责编

胡涛

编审

谢红娟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