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时的路荆棘密布,前行的路风雨无阻”……日前,贵州本土作家创作了一首名为《百年之路》的歌曲,庆祝建党百年。而这首为时代而歌的作品,用短短147个字,浓缩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岁月的初心使命,也唱响了跨越新征程的时代凯歌。

一曲献给伟大时代的歌
00:00 / -仲夏时节,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在位于贵阳市云岩区泰联大厦8楼的一间音乐工作室里,悠扬的钢琴声缓缓响起,4位主创团队成员正在为《百年之路》歌曲进行第四版的谱曲修改。为了赶在“七一”前发行这首歌,主创团队作曲家、音乐制作人黄承志几易其稿。
《百年之路》主创团队作曲家、音乐制作人黄承志
“现在这首歌,一个月已经写了4个版本的谱曲了。我们纠结整个歌曲的风格,老在想是做成带贵州的风格还是大中国的风格?是不是要加一点我们贵州的民族元素?这段时间压力比较大。”黄承志说。
同样感到“压力山大”的,还有歌曲《百年之路》的两位词作家,贵州省音协理事石与刚和贵州省音协副主席杨乾江。
贵州省音协理事石与刚(左)和贵州省音协副主席杨乾江(右)
2019年,时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两位来自贵州本土的音乐工作者石与刚、杨乾江,决定共同创作一首弘扬主旋律的作品。由于时间不够、准备不充分,作品最终没能出现在大众眼前。怀着遗憾,石与刚、杨乾江将这首未完成的作品当成“命题”,在经历长达两年的题材酝酿以及多次“颠覆性”修改后,这首名为《百年之路》的歌词作品终于诞生。杨乾江:“从建党到人民当家作主,到改革开放,再到现在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首歌标题的意思就是这100年来我们都是一直在路上走着。”
《百年之路》主创团队成员、贵州省音协副主席杨乾江
在两位词作者的手机上,一些歌词关键字零散地储存在备忘录里,这些简单朴实的词句,记录着两位词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观察到的点滴日常。其中,一次去遵义桐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采风的经历,让杨乾江感触良多。
“在采风的时候,我遇到一个70多岁的老人,他是一名老党员,在村子里生活了几十年后,搬到这个新的地方,他还记得他要去交党费。但是在社区里他找不到路,他就一直问在什么地方交党费?我说你们从农村搬出来,到这里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说要感谢共产党给他们带来的幸福生活。说感谢的时候,他脸上充满了灿烂的笑容,就像小孩一样,这种幸福的笑容,是绝对真实的,我感触非常大。”
在黔东南采风时,主创团队成员(后排左三:柴永兴,后排右三:杨乾江,后排右二:石与刚)和当地村民合影
为了充实歌词内容,两位作者收集了丰富的素材,将这首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歌填充得满满当当。但大量繁杂的素材不仅使歌词内容变得冗长,还给后期谱曲带来了巨大挑战。讨论之下,石与刚、杨乾江二人决定将原先的设想大幅删减,最终的歌词内容仅有147字。“词创作出来以后曲还在改,写了很多版本,我们有太多的想法,但是思考以后觉得还不如留白。简单的几句词,让大家有更多的想法,也会有不同的呈现。”杨乾江说道。
歌词截图
短小不意味着无力!在去年10月网络现场直播的“颂歌中国·群众最喜爱的原创词曲”征集评选活动主旋律类原创作词组现场评选中,《百年之路》以99.5分的成绩成为该组别现场评选的最高分。在评选比赛直播中,现场评委、《词刊》主编、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原主席、国家一级编剧、著名词作家王晓岭用“言简意赅”“概括精准”等赞美之词,给予了这首歌词作品高度评价。
评委、《词刊》主编、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原主席、国家一级编剧、著名词作家王晓岭(评选比赛直播截图)
“这首歌词写得非常好,没有哪一句语言是新的,但它放在这儿非常合适。言简意赅、概括精确,形象化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首歌词值得大力推崇。”王晓岭说。
《百年之路》面世后,不仅得到了评委的赞赏,也得到了大众的喜爱。2020年11月,根据《贵州省文艺精品扶持奖励办法》,16部反映贵州群众生活的精品电影、电视剧、歌曲等入选2020年度贵州省文艺精品拟扶持项目名单,其中,由省文联申报的《百年之路》名列其中。
夕阳西下,工作室里又传来一阵婉转柔长的音乐声。伴随着几位主创成员的哼唱,这首歌曲,蕴含无限祝福。
《百年之路》主创团队成员、中国音协理事、贵州省文联副主席柴永兴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从曲折中、苦难中不断地走向辉煌、走向成功。而歌曲是最能够表达时代心声的、最能够给时代留下烙印的这么一种艺术形式。”中国音协理事、贵州省文联副主席柴永兴表示:“我们在演唱的形式上选择了100名歌手,把贵州的一些民族元素也加入其中,既有时尚性,又有地域性、民族性,以此表达出我们贵州音乐人的声音。我们会发出最好的声音,赞美这个伟大的时代,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伟大的党。”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