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文化老人 | 刘学洙:这一辈子最愿意、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办报纸》一文中,我们认识了这位贵州新闻界的泰斗。作为贵州知名的“笔杆子”,他笔下的文章可不仅仅只是新闻。他撰写的《贵州开发史话》,是以新闻记者的眼光,从采访现实,转向“采访”历史,用新闻随笔形式写贵州历史故事,“试从旧史悟新闻”。最近,贵州省文史研究馆正着手将此书收录进最新一辑的《贵州文化老人丛书》,今天,就让我们在动静先睹为快。
相关链接:
贵州文化老人 | 刘学洙:这一辈子最愿意、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办报纸
如果你身处政界,不妨把此书看作治黔史鉴;如果你是旅行者,此书可助你探究贵州文化的涓涓源流;如果你是思考者,此书将引发你对贵州的重新审视;如果你是贵州人,从书中可听到先辈筚路蓝缕创造高原文明的悠远足音。
——刘学洙
张仪计取黔中地
从古代中央王朝的视角来看,贵州实在太遥远。当我们的华夏祖先在黄河长江流域热闹异常的演出一幕一幕政治军事争雄的活剧时,贵州这块远离主流文化中心的遐荒,还静静地躲在万山丛中,过着一种与外部世界无争的生活。那时,这里的深山老箐,不仅盛产史书称“状甚美”的好马,而且大象出没,境内部族政权之间,还有“象兵”参加征战的情况。这儿,高峰刺天,危岩嵯峨,关山险阻,北国群雄,鞭长莫及。对于中原来说,这真是一个神秘而陌生的地方。
秦楚围绕着争夺黔中地,才把目光扫视到了今贵州东部和东北部的局部地方。这可算是贵州最早与中原发生政治军事联系的起点。
此事要从一个带戏剧性的张仪计取黔中地的历史小插曲说起。
黔中地处于今川鄂湘黔接壤地带,战国时先属楚,后入秦。秦楚都曾在此地设置黔中郡,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四川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地方。
黔中地战略地位的重要性,是因秦灭蜀、巴而凸显出来的。这是很自然的。因为一个局部地区的位置重要与否,总是与一定时期全局形势发展和周边变化相关联的。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攻灭蜀与巴之后,陈兵川中,楚国西部边境完全暴露在强秦兵锋面前。在这形势下,位于楚国西部的黔中地,就成为楚国西拒秦兵必守之地。而秦国的目标也不仅限于巴蜀,秦将司马错就曾说过:有了巴蜀作为前进基地,就可“浮大舶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由于整个大格局发生这种变化,一直躲在西南一隅的今贵州部分地区,才纳入了中原大国的视线之内;尽管黔东北这一隅在黔中地并不占主要地位,但总算开始成为全国政治军事角逐的目标之一了。
张仪的故事就发生在秦灭巴蜀后5年。公元前311年,秦王派使者对楚怀王说,要以武关之外地方换取黔中地。听起来这是以地易地,其实是威胁。武关在什么地方?它是在西丹凤东南部。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诱楚怀王会于此,执以入秦。可见,武关是一个要地。它离楚国中心区较远,秦国怎么可能让楚国在自己身边安一块“飞地”?!楚怀王当然不能屈从秦国的威胁,便提出:“不愿易地,愿得张仪而献黔中地。”我们知道,张仪是以“连横”对付苏秦“合纵”的战国时赫赫有名的外交家,搞穿梭外交,游说各国事秦,当上了秦相。楚王料想秦王一定不会把张仪让给楚国。不料,张仪听到这个消息,却向秦王主动请行。秦王觉得很奇怪,问道:“楚将甘心于子,奈何行?”张仪答:“秦强楚弱,大王在,楚不敢取臣。且臣善其嬖臣靳尚,靳尚事幸姬郑袖,袖之言,楚王无不听者。”原来,张仪在楚国有内线,他的好友靳尚是楚王宠信的臣子,而靳尚又和楚王的爱姬郑袖有交情。所以,张仪心中有数,知道去楚不会有危险。张仪到了楚国,楚王把他囚禁起来,声称要杀他。靳尚见此情况,果然找郑袖说:“秦王甚爱张仪,将以上庸六县及美女赎之。楚王重地尊秦,秦女必贵。”言下之意就是夫人您要被冷落。郑袖听后,日夜向楚王泣诉,说张仪作为人臣是各为其主,你如果杀了他,秦必大怒,楚国就很危险。为了避免日后受秦兵鱼肉,不如趁早把我郑袖母子迁到江南安全地方去。楚王被郑袖的枕边风吹动,把张仪放了,还赠以厚礼。张仪见机便向楚王说了一大套道理:“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不格明矣。今王不事秦,秦劫韩驱梁而攻楚,则楚危矣。秦西有巴、蜀,治船积粟,浮岷江而下……则从境以东尽城守矣,黔中、巫郡非王之有。秦举兵出武关,则北地绝。秦兵之攻楚也,危难在三月之内;而楚待诸侯之救,在半岁之外。夫待弱国之救,忘强秦之祸,此臣所为大王患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令秦楚长为兄弟之国,无相攻伐。”(见《资治通鉴》卷第三)楚王终被张仪说服了,同意把黔中地献秦。
这是一场机智的外交斗争。含贵州东北部在内的黔中地成为这场外交斗争的筹码,张仪斗赢了。
此后,秦楚围绕黔中地的争夺,前后还经历了20多年,黔中地曾数易其手。这期间,楚国为了策应正面拒秦,遣将军庄蹻,向黔中以西,通过今贵州境内入滇(约公元前279年)。后来,秦再夺黔中地,道路阻塞不通,庄蹻才留滇建国,自称滇王。这便是古代史上有名的“庄蹻入滇”。
张仪比起黔中地,孰轻孰重,当时为什么拿黔中地换张仪?此事煞费思量,好像有点玄乎。其实,这不过是战国剧烈兼并战争大舞台中的一则小故事。重要的是,这个故事却透出一个信号:随着中原大国政治军事力量向西南扩展,随着大一统的中央帝国呼之欲出,不管多么偏远的地方,也会逐步纳入全国大棋局之中。以贵州而言,尽管在初期,这块地方在秦楚争雄大棋局中,还不算是重要的一枚棋子,但封闭千古的古老高原与全国主流文化的政治军事联系的历史大幕,从此也慢慢拉开了。
·人物名片·
刘学洙,贵州文史研究馆馆员。1929年6月出生在福建福州,1946年随母到贵阳,先后任贵州日报社总编辑、社长。在他从事新闻工作的35年间,写过大量的评论、消息、通讯、散文,是贵州知名的“笔杆子”。在他主笔的8年里,用报纸记录了贵州改革开放最为精彩的一段历史。著有《贵州开发史话》《凝望山之脊》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