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流行起了一种新的“社交身份证”,在表述时加上自己的性格名片——“I人”和“E人”。其实,这个说法是来自于MBTI的性格测试。即根据测试,将个体人格分成16种类型,内向的“I人”和外向的“E人”就是其中两种。
当下,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将性格测试放到了面试环节里,并且将它作为招聘员工的“硬指标”。前不久,有一位求职者在面试时,顺利通过了前面的三轮面试,却卡在了最后的性格测试上,被拒绝录用。
对此,网友们众说纷纭,各有各的看法。有的网友说:“一个测试就否定一个人,不太合适”,也有的网友说:“只要能力匹配就行,性格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还有的网友说:“性格测试很重要,决定了其能否跟大家和睦相处”。
MBTI、九型人格等性格测试在招聘中频频出现,从新人入职到岗位调整,再到职位晋升,都需要通过相关的性格测试。这样的做法是否真的能够帮助用人单位招到更适合的人选呢?
海之源心理教育专家陈昌海:对所招聘的员工进行心理测试,也是一种科学的用人方法,可以实现人和岗位的匹配。你是什么样的人,用人单位就提供什么样的岗位,是现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正在推行的一种科学的选人、用人方法。
心理教育专家陈昌海说,面试时的心理测试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也只能作为参考,因为它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海之源心理教育专家陈昌海:测试只是参考数据之一,不能把它“万能论”,不能以测试来完全评估一个人,因为心理测试和性格测试,特别是一些情绪的测试在专业上来说它只能测验你最近一周或者最近一个月的状况,不能把局部当整体。
除了局限性之外,心理测试还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伪装性。
海之源心理教育专家陈昌海:如果被测者态度端正,认认真真地答题,而且真实作答,很大程度上能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全貌。但有一些“测验油子”,测试多了,知道填哪些选项是对方需要的,那么这样的测验成果就毫无参考依据。
此外,也有不少求职者表示,在接受测试时,会遇到一些比较个人和私密的问题,这样的测试是否会泄露个人隐私,也是他们所担心的问题。
贵州丰来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宏伟:性格方面的测试从表现形式来讲,可能会多种多样,但是并不代表做了性格测试,就侵犯了劳动者权益,要看题目中是否涉及到隐私和个人信息。如果用人单位涉及到了这些问题,就有可能侵犯到求职者相关的权益。如果用人单位不妥善保管求职者的个人信息,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泄露,也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根据《劳动法》相关条例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用人单位不得设置与岗位无关的条条框框限制求职者平等就业。那么,参照性格测试的结果,来决定求职者的去留,是否有涉及到就业歧视的情况呢?
贵州丰来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宏伟:一般我们说的就业歧视主要是性别上面、肤色方面,或者宗教信仰等。现在职场中的性格测试,并没有对特定人群进行区别对待,就不涉及就业歧视问题。
总的来说,如果测试是基于合理的工作需求或岗位特性,且测试过程合法、公正、透明,就不涉及就业歧视问题。要考察求职者是否适合岗位,应从多个角度来判断,性格测试可以作为参考依据,但不宜作为决定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