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某些国家筑起关税壁垒、实施技术限制时,中国向世界展开了更宽广的怀抱:55国公民入境免签停留时间延长至240小时,免签入境口岸从39个增至60个,活动范围扩大至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策闸门一开,全球游客如潮水般涌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7月15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五一”“端午”假期免签入境外国人次同比激增72.7%与59.4%。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也带动了国内消费。
免签“朋友圈”扩大以后,来中国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这是文明古国以最开放的胸襟,向世界发出的真诚邀约。
在景德镇古窑,尼泊尔游客亲手抚摸“会唱歌”的青花瓷碗沿,将本国文化符号绘于素胚之上;上海田子坊的弄堂里,韩国青年争相试穿汉服旗袍,指尖翻飞体验传统剪纸艺术;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哥伦比亚小伙惊叹中国追踪器“可回溯七日轨迹”的技术突破,空箱而来、满箱而归——日均7000名外国客商在此扫货,海关退税通道前排起长龙。
当全球游客流连于中国市井烟火之间,“中国制造”早已超越器物层面——它是景德镇窑火中淬炼的千年匠心,是华强北电路板上跃动的创新基因,更是上海梧桐树下交融共生的文明气度。
在全球化遭遇逆流之际,中国正以文化自信搭建跨文明桥梁。
在超市里,外国游客推着塞满中国零食的购物车穿过双语导视牌;黄浦江畔的烧烤店,手机扫码即弹出多语种点餐界面;华强北街头,外籍志愿者为商户提供实时翻译。支付壁垒?这里扫码即通;语言障碍?双语服务全面覆盖。当国际经贸面临挑战,中国以“毫米级”服务生态展现开放诚意。
这种自信源于对自身文化的笃定——希腊游客着迷于豫园的中国风连衣裙,巴基斯坦旅人在江南水乡探寻生活哲学,西班牙游客为东方特色玩具惊喜不已。他们带走的何止商品?更是中华文明鲜活的生命力。
“免签时代”揭示一个真理:真正的强大无需封锁他者,自信者永远敞开大门。当行业仍在攻坚电池安全瓶颈,比亚迪刀片电池已在CLTC工况下实现1300公里续航——该企业上半年更以214.6万辆的全球销量、47.2万辆的海外业绩领跑新能源市场;当国际舆论出现杂音,外国青年游客正用消费选择表达认同——上海超市货架每日补货三次仍供不应求,这是市场对开放政策的热烈回应。
从比亚迪拓展全球新能源版图,到景德镇瓷器征服海外审美;从华为突破5G技术难关,到华强北电子元件畅销世界——中国制造的进阶之路,恰似这场“免签旅游热”的深层隐喻:以开放促合作,以创新谋发展,以文化连心灵。
当外国游客感慨“免签让中国触手可及”,当国际实验室研究宁德时代电池技术,世界正见证一场静水流深的变革:中国以海纳百川的姿态,将五千年文明底蕴转化为当代引力场。那些人为设置的藩篱终将被证明——文明交流的浪潮终将跨越一切阻隔。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风景”,从技术突围到文化绽放,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度正以从容姿态宣告:自信者不惧敞开大门,弄潮儿永远劈波斩浪。
当全球游客在景德镇揉捏陶土、在上海试穿汉服、在华强北打包科技产品,他们触摸的不仅是器物,更是一个文明在新时代重焕生机的脉动——这脉动如此强劲,足以让所有隔阂在交流互鉴中消弭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