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逛吃贵州丨历史大戏《丁宝桢》央视八套开播,蹭个热度聊聊“宫保鸡”归属地问题

动静原创撰文:周之江
1698477000
动静原创

没有美食和美景相伴,旅途和人生都难称完满,有机会的话,最好不要错过。在“逛吃贵州”的青绿山水、寻常巷陌,有一个看得见、遇得到、闻得着、吃得上的贵州等你来。

看到眼馋处,便是出发时。

前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八套开始播出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丁宝桢》,作为贵州人,难免感到有一点骄傲,先得送上祝福,祝电视剧热播,收视率节节高。

丁宝桢的原籍是贵州平远,也即现在的织金县。他算是清末名臣之一,咸丰三年中进士,一路从岳州府知府、长沙府知府做到山东布政使、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绝对的方面大员,在四川任上去世后,追授光禄大夫,赠太子太保。

要说丁宝桢的事迹,难以备述,其中,大概以斩杀慈禧太后身边的当红太监安德海一事,最具传奇色彩。不过,涉及到跟吃有关的,倒有一桩,论广为人知,甚至还盖过了丁宝桢的其他功绩,即他还有一个头衔,是宫保鸡丁这一味名菜的深度爱好者。由此,也引发了长久以来关于宫保鸡丁归属地问题的争议。

英国美食作家邓扶霞在《川菜》一书里说,“这道菜的名字来源于19世纪的一位四川总督丁宝桢。据说他特别爱吃这道菜”。

因为丁宝桢的经历,导致他跟贵州、山东、四川都有很深的渊源,于是,三个地方都称宫保鸡丁是自己的本土菜。

不过,邓扶霞这个曾经在川大求学的老外,还是有点点偏心,她认为,川版的“宫保鸡丁”名气最大。而“关于这道菜的起源细节,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有人说丁宝桢把这道菜从贵州带到了四川;还有人说他微服出巡体验民间疾苦时,在一家不起眼的小馆子吃到了这道菜”。

邓扶霞甚至还详细记录了宫保鸡丁的四川版做法,即“将肥嫩多汁的鸡丁、炸得金黄的花生和炒成深色的辣椒混合在一起,色香味俱全。荔枝味的酱料和辣椒炒出的香辣以及一丝花椒的麻味相得益彰,让你的唇齿感受到愉悦的酥麻。虽然传统的宫保鸡丁用的都是花生,但用腰果其实更为美味”。

无论是宫保鸡丁的出身,还是烹饪方式,上述文字,显然不被很多贵州餐饮界人士所接受。

但邓扶霞在另外一篇文章《宫保鸡丁的故事》里找补道,贵州人最喜欢的辣椒处理方法,有着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那就是糍粑辣椒,当地版本的宫保鸡丁也缺少不了糍粑辣椒的加入,名字也和川菜有一字之差,叫“宫保鸡”。

邓扶霞在品尝了黔式宫保鸡后写到,“鸡丁堆成山,裹在色泽红亮的糍粑辣椒酱中。和川菜中常用鸡胸肉浸在红油中不同,这里的宫保鸡是用鸡腿肉做的,也看不到花生、干辣椒或花椒。这道菜的味道非常美妙,辣味温和不霸道,有一丝恰到好处的酸味”。

的确,川味宫保鸡丁是所谓的“荔枝口”,糊辣中略带甜酸,跟黔式风格还是有很大差异的,甚至像是完全不同的两道菜。

1988年出版的《贵州传统食品》说,1959年,两位贵州厨师合作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表演过“宫保鸡丁”的制作,“用仔公鸡净肉400克,剔除筋膜,肉面划浅十字花刀,斩为算盘珠大小的丁,用适量酱油、盐、鸡蛋清、水芡粉、甜酒酿或料酒码匀。炒锅放油约一公斤,旺火烧至油烟直冒时,鸡丁入锅爆至表面发白(行话叫‘过油’),倒入漏瓢滤油。锅内留热油约70克,炼至黄褐色放入姜片、蒜片炒几下,放少许甜酱再炒几下,倒入熟鸡丁炒匀,再将事先用适量酱油、高汤水芡粉、葱节和少许糖、醋兑成的滋汁入锅,颠簸几下即起锅装盘。传统作法用猪油,现在改为混合油。解放前用宫保鸡上筵席,必配一盘花卷蘸食鲜香的浓汤汁”。

读下来,跟今时贵州厨师炒宫保鸡的技术大体一致。

不过,毕竟历史无法还原,谁也不知道丁宝桢吃到的宫保鸡是啥子味道。换言之,传说种种,都不能绝对证实这道菜到底发明于何处,宫保鸡丁的发明权问题,注定还将继续讨论下去。妙就妙在,即使是没有结论的争执,客观上都会增加宫保鸡丁的传奇性质,而这也正是文化对饮食的加持。

我还有一点点好奇,不知道电视连续剧里会不会出现宫保鸡的戏码,假如有,又会是什么风格?

编辑

张僡

责编

飞宇

编审

莫梅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