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已查明,贵州药用植物资源达7453种,是天然的药物宝库。立足资源禀赋,贵州围绕产业融合,大力实施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中西医协同推进等八项工程和28个工作任务,力争到2025年,全省中药材产业实现效益倍增,中医药民族医药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在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研苗药“珍珠滴丸”Ⅱ期及Ⅲ期临床试验已完成,正在申报中药1.1类新药。
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贵州益佰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青波介绍:“珍珠滴丸”是以贵州省苗药药材羊耳菊为主药,采用现代制剂工艺技术研制开发的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滴丸剂苗药创新药物,获得“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资助,有望成为省内十五年来第一个苗药一类新药。
杨靑波告诉记者,新药品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设立,将推动贵州苗药特色产业实现创新发展。借此,益佰制药又开发了多个特色中药品种。
国家苗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贵州益佰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青波说,主要筛选研发了理气活血滴丸、金骨莲胶囊等多个苗药新产品上市,重点开展了50余项苗药民族药物质基础和质量标准研究、大品种二次开发以及医院制剂、保健品等产品的研究。解决了苗药创新药物及名优大品种二次开发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立足资源优势,促进产业化发展。去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96万亩,位居全国第二,我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原料供应基地。
为进一步夯实中医药产业的资源基础,贵州持续推进“定制药园”建设,强化规范种植。
在我省首批“定制药园”百灵生态园,10万平方米的连栋大棚里种有虎耳草、黄精、白芨等二十多种中药材。
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种养殖事业部经理陈道军说,筛选适应能力好、抗病力强、生长能力旺盛的品种进行培育,一年的育苗量可以达到10亿株。
目前,贵州百灵已打造超25万亩核心药材基地及多个推广种植基地。
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种养殖事业部经理陈道军继续告诉记者,从种子种苗到田间的管理,到后面的采收、加工、仓储、运输这一整个环节,全部都按照GRP(《药品注册管理质量规范》)的标准来进行,为公司独家苗药产品银丹心脑通软胶囊等药品提供优质的原料。
去年,全省共有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114家,工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156.42亿元增长至290.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