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12月17日)早上召开的首场中共黔南州委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目前黔南州规模工业企业929户,“十三五”期间净增365户。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占比由“十二五”末的14%提升到19%,在营工业企业10594家;较“十三五”初期增加4953家,增幅接近一倍,工业总量由全省第五位上升到第四位。2020年在疫情影响经济下行的逆境下,1-10月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高出全省平均增速(3.3%)0.5个百分点。
会上,黔南州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黄淮说:“下一步,我们将构建‘两大体系’:一是构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二是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黔南特色产业体系,做强现代化工、新型建材、健康医药三大优势产业,做大特色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潜力产业。”
黄淮说,黔南州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抓集群,突出地方特色,发展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以福泉、瓮安为重点,推进现代化工精细化发展,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磷化工产业集群;以福泉、长顺、贵定、惠水为重点,推进新型建材绿色化发展,打造装配式建筑建材产业基地;以龙里、都匀、罗甸为重点,推进健康医药优质化发展,构建具有黔南特色的健康医药产业体系;以龙里、惠水、独山、都匀为重点,推进装备制造差异化发展,提升装备制造专业水平;以独山、长顺为重点,推进电子信息制造规模化发展。支持12县(市)结合资源优势,完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链条,推进生态特色食品品牌化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工业基地。与此同时,抓链条,抓龙头,抓升级,抓融合,推进产城互动融合发展,为城镇化建设夯实产业基础。完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链条,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医药、工艺品、旅游商品等。推进龙里、惠水、长顺三县与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做好产业衔接,增强配套协作能力。提升“惠水百鸟河数字小镇”层级,加快大数据与工业实体经济融合,结合5G网络部署,推进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