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国酒茅台文化之旅醉人心 ——第十届“听多彩之声 说魅力贵州——国酒茅台文化之旅”全国广播名嘴大型采访直播活动侧记

动静原创综合广播
1614048060
积分商场

9月11日至14日,第十届“听多彩之声 说魅力贵州——国酒茅台文化之旅”全国广播名嘴大型采访直播活动分别在贵阳市和仁怀市茅台镇举行,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中央级媒体以及全国各省市36家媒体的名嘴们以不同的视角满心欢喜地逛酒博、品茅台、访文化,开启一场独特的酒文化之旅。

9月11日,在第七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上,以茅台酒为核心的贵州本土酒品牌云集,名嘴们纷纷表示,多年来,以茅台酒为核心的贵州本土酒带动了白酒整体产业上档次、提品质,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许多酒企开始注重开发创新产品,其中2号馆内一款由茅台旗下子公司研发的悠蜜利口酒吸引了名嘴们的目光,靓丽的口红形状外瓶设计,缤纷的颜色和果香浓郁的口感,让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主持人吕囡囡赞不绝口:“第一次参加这样的酒业博览会,太棒了,真的是大开眼界。”

9月12日,当名嘴们一踏进茅台镇,就闻到了浓浓的酒香味,让不少第一次到茅台镇的广播名嘴们直呼“就连茅台的空气都令人沉醉”。在茅台镇的“中国酒文化城”,名嘴们通过观看文物展、多媒体影片,品鉴茅台系列酒等方式,体验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酒文化城的精彩内涵,同时也深入地了解了中国酒文化与国酒茅台的发展历史。河北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记者李明泽一边品酒,一边感叹,茅台这种将酒文化与新产品融合的发展方式很吸引他,茅台酒厂不仅成为一个单纯的企业,更成为一个文化的地标,也让当地的旅游业内涵更加丰富多彩。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乌拉圭籍记者劳拉:“这是我第一次品尝茅台,茅台酒很烈,小酌一口后,口齿留香,这是我从来没有尝过的味道。”

9月13日,名嘴们参观了茅台酒厂的制酒、包装车间,一年一个周期,两次投料,端午制曲,重阳下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严格的工艺要求让广播名嘴们感叹不已,正是这样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成就了国酒茅台。大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乔梁的一首改编现代诗《再别茅台》,表达了广播名嘴们对茅台工匠的敬意,以及对国酒茅台的喜爱之情。随后,名嘴们还在茅台酒场内与茅台集团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互动对话,就茅台品牌建设、茅台坚持践行社会责任、茅台如何走出国门等问题与茅台集团的“匠人”们进行了沟通交流。

当天,在茅台镇“1915广场”上举行了主题为《天贵人和国酒魂》的大型直播活动。直播中邀请了茅台集团首席酿造师任金素、包装车间工艺员饶睿、国家级品酒师刘玄,为电波、屏幕前的听众和观众们再现了国酒茅台的酿造过程,并向观众传授了如何品鉴茅台酒知识。直播现场,名嘴们还分享了茅台作为行业内唯一连续9年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领军企业所做的爱心事业,也通过直播传递了茅台“爱我茅台、为国争光”的企业精神。

这次活动运用传统广播平台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多家广播电台并机直播,以及“媒体人圈层”推广的宣传方式,进一步传播国酒文化,讲好茅台故事,以酒文化为基石,宣传推广茅台工业旅游,以实际行动为贵州旅游井喷式发展助力。同时,通过活动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牵线搭桥,借助名嘴力量,将茅台文化价值观传播到世界各地,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活动期间,名嘴们共发微博、微信107条,其中在中央台中国之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央广网、泽传媒等官方微信公众号上推送20条;在贵州日报、贵州卫视、贵州综合广播、动静贵州APP、多彩贵州网等省内主流媒体发稿10条次;各台连线报道时长共计215分钟,播发消息、录音报道45条,短视频2个,直播1次,共计60分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西班牙语广播部Facebook发布关于国酒茅台文化之旅的帖子,覆盖人数最多高达3万人次的浏览量,均是来自拉丁美洲国家、西班牙等国的粉丝。与此同时,名嘴们还分别以“一首歌、一句话”为主题,通过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推广、点赞茅台文化,获得了数十万人的关注。

活动之所以受到众人瞩目,源于贵州茅台集团大品牌有大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坚守传统酿造工艺的匠心,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一、肩负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

16年前,国家应急广播中心主任助理、现挂职贵州广播电视台台长助理的温秋阳,因参加中宣部组织的建党80周年采访路过茅台镇,此次重返茅台镇,感受却完全不一样,并用“再见茅台,换了容颜,味道不改,神韵延绵”16个字描述茅台镇的变化。

茅台镇的变化与贵州茅台集团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是分不开的。“十二五”以来,茅台集团共投入24亿元用于捐资助学、扶贫济困、义赈救灾、扶农兴农、小城镇建设,以及支持地方政府改善交通环境等各个方面,成为贵州省精准扶贫的典范。进入“十三五”,贵州省旅游业迎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期,实现了“井喷式”增长。在此背景下,贵州茅台集团与茅台镇携手倾力打造茅台旅游综合体,借助各界之力,不断推出系列“酒+旅游”的特色活动,丰富提升了茅台旅游品位,深度推进了酒旅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了茅台工业旅游创新示范区。从捐资助学到扶贫济困,从义赈救灾到公益建设,从环境保护到扶农兴农,茅台集团都身体力行,彰显“大品牌、大作为、大担当”。

二、注重品牌建设,崇尚工匠精神

茅台酒从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以来,已有102年,其间又获得过17次国际金奖,是全国白酒行业唯一集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于一身的品牌。在长期发展过程中,茅台集团始终将“质量第一”的思想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把质量视为生命,秉持“崇本守道、坚守工艺、贮足陈酿、不卖新酒”的质量理念。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茅台酒采用的“季节性生产”、“高温酿造”、“长期陈酿”与“精心勾兑”,顺应季节变化的自然规律进行酿造,一年一个生产周期,同一批原料,要历经八次摊凉及加曲堆积发酵、九次蒸煮、七次取酒的复杂生产过程。一瓶茅台酒从投料到出厂,要经过30道工序、165个工艺环节的锤炼,至少历时5年。茅台酒酿制的匠心正是对茅台传统酿造工艺和质量的坚守和传承,也正是凭借着这样的“匠心”,才使茅台永葆绝佳品质,品牌经久不衰。

温秋阳:“茅台人有这么一种精气神,这么一种责任心,这么一种把事情做到极致的理想,与国家提倡的'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值得我们学习和探究”。

三、坚持不懈创新,与时俱进跨越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新旧动能转换,供给侧改革成为茅台集团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突破口。今年以来,茅台集团紧紧围绕市场转型,并根据不同年龄和性别研发了新品种,如专门为女士开发的悠蜜利口酒,以及为大众所喜爱的茅台鸡尾酒。并且不断丰富营销方式,整合线上线下电子商务、自营店、经营商等资源,并逐步吸纳各级优质酒商加入茅台营销网络,打造茅台云商平台。与此同时,学会在国际化语境下,以有效契合当地人文历史的方式,面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设定和实施差异化品牌战略。从2015年开始,茅台集团就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活动,围绕“一带一路”国家,包括金砖五国在内,开展大型海外品牌推广活动,并利用国内外主流媒体渠道,讲好茅台品牌故事,提升品牌形象,扩大品牌影响,形成更加强大的中国品牌效应。今年,茅台集团将走进非洲,在金砖五国之一的南非开展茅台品牌推介活动,传播茅台文化。

另外,茅台集团还将以进驻免税店、商场为手段,以突破口感障碍,国际标准为重点,不断加强工艺创新和口感改善,通过品牌塑造和品质标准化工作,将茅台推向国际化。 这些措施保证了茅台集团永葆青春,实现跨越。

编辑

易承娜

责编

周小勤

编审

龙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