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非遗 | 苗族舞龙嘘花

多彩贵州文化云
1611386400
积分商场

苗族舞龙嘘花是黔东南地区元宵节的重要民俗,台江县最为热闹。

每年正月初五开始到十七结束,有严格的仪式仪轨,有制作龙、灯和嘘花的技艺。

由台江民间龙灯协会负责筹办和指导舞龙嘘花习俗,使得原有文化内涵和形式保存完整,存续优良。

0民间传说

据民间传说,舞龙嘘花源于唐朝。传说金龙错播行雨,唐朝天子李世民梦助魏征错杀金龙。

后于地府十殿阎君审明,特封金龙于每年正月十五日,在民间收受香火、纸钱。金龙受封后,将水族众将列队出游,由排灯开路带领众虾、蟹、鱼、龟等于人间家家户户驱逐瘟疫,将一切灾难赶出门外,把吉祥幸福留在人间。

从此以后人们把龙当作吉祥、幸福的象征,每年在元宵节就用篾条编扎出金角老龙带领用白纸裱糊,彩画出千姿百态的水族众将金鱼、龙虾、金龟等花灯,内点蜡烛如活生一般,通宵达旦尽情玩耍、热闹非凡,给辛苦一年的人民百姓带来无比紫气、安乐、吉祥。

02 源远流长

但这一文化现象什么时候流传到台江的呢?据民间传说,清雍正年间,清朝在黔东南实行改土归流制度,在台江建台拱厅,外来官员进入台江苗族地区任地方官员。由此便带来了外来文化置于当地,舞龙嘘花就是那时移入台江的,而且这一文化现象在苗族地区得到了发扬光大,苗族的龙文化与汉族的龙文化,即苗族的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与汉族的风调雨顺、吉祥如意的企盼心理找到了融汇结合点。因此这一文化现象久盛不衰,且保留了完整的原有文化表现形态,并已成为民族间和谐相处的典范。

03 龙灯分类

每年从农历正月初五开始,台江市民群众就准备着手编扎龙灯。

龙灯分为“草龙”“亮龙”和“硬龙”三种。草龙,当地俗称草靶龙,用稻草编制而成;亮龙,俗称节节龙,用彩绘布编制而成,民间认为是汉族的龙,硬龙,用篾条扎制而成,民间认为是当地苗族的龙。

0严遵古训

台江一直保持完整的古规仪式,每年出龙(初五、初七、初九都可以)都要举行庄严的开光仪式,进行三拜,即一拜祭水井(或河流),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拜祭庙宇,祈求吉祥幸福;三拜宫署衙门,祈求官与民同乐,天下太平。

拜年,三拜之后龙就进村入户拜年,拜年活动时间长,可达十日之久,拜年活动行将结束。

舞龙嘘花,在元宵节当夜,四方村寨的龙云集台拱镇(即台江县城),有的商家还会专门在大门用嘘花迎接龙的到来(接龙),接的龙越多越吉利、接的龙越多新的一年里越是红运当头。之后才进行了舞龙嘘花,并将活动推向高潮。

化龙,正月十六、十七开始化龙,即把龙带河边举行巫事仪式,把龙烧掉,俗称化龙,最后每条龙把拜年所得的钱财,买肉或杀猪会餐,当地俗称“吃龙肉”。至此,舞龙嘘花活动逐宣告结束。

价值意义

台江舞龙嘘花集中展现了过去人类社会原始宗教信仰的文化信息,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又由于它是苗汉文化的结合点,因此又有极高的社会学研究价值,同时这一文化现象由古代社会发展到现代社会又有历史研究价值等。

内容来源:醉美台江

编辑

谭光芬

责编

韦英

编审

雷畅

联系我们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相关推荐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