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ogon
打开

从39分到满分,今年这篇高考作文为何让网友和专家吵翻天?

动静原创素材来源于:央视新闻、封面新闻、澎湃新闻等
1596687480
积分商场

这几天,一篇名为《生活在树上》的高考满分作文,成了众多网友议论的焦点,甚至引得很多专家名人也下场参与评论。

这便是这篇饱受争议的浙江2020年的满分作文的开篇(文末附有全文)。晦涩难明是大部分人对这篇文章的第一眼印象,但大家对这篇文章的争议点却不在此。

其实对于大众来说,这样与众不同的高考作文,也不是第一次看见了。2001年江苏的满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全篇以古白话的形式成文,虽然标新立异,但通读下来并不算晦涩,并且文章以三国历史为基础,创作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殉身的故事,也借此展示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获得了大家的认可。

2009年,四川一考生用“甲骨文”写了一篇高考作文,同样引发了轰动。他虽然高考得分低,但却因为这篇甲骨文作文被高校破录取。

考场上的“剑走偏锋”总能引发社会的关注,但这次真正引发争议的却是这篇高考作文到底值不值得60分的满分。事实上,第一名阅卷老师给这篇作文的评分为39分,后面两位老师给了55分的高分,最后经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

在网友的评论中,抛开一些过激的评价,我们能看到,持反对意见的网友认为这篇文章“炫技”的成分过重,虽然引证名著名言,但却流于表面,言之无物。支持这篇满分作文的网友则是认为这篇文章很好地展示了作者在这个年纪惊人的知识储备,并且引经据典也恰到好处,值得满分。

我们再来看看专家学者们又是怎么看待这篇高考满分作文的。

反对打满分的有北师大二附中特级教师何杰和作家马伯庸。

8月3日,作家马伯庸也在微博评论中表态。

而同意打满分的,则有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资深传媒人朱学东以及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庆祥。

其实,“千篇一律”这个词才真正打到了笔者的心上。在网友的议论中,笔者看到这样一条评论,说四年级孩子的作文虽然错漏出,但却有这个年纪的孩子该有的灵气,到了初中孩子的作文,却只剩下了满屏的套路,而文章写得再规范,却再也无法从中看到一个孩子的心了。

诚然,这世上做大多数的事都有方法,都有套路。对于高考来说,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能尽可能地多拿一分都是能力的体现。高考就像我们人生中投出去的第一份简历,它的亮眼与否决定了人生的重要一步走得好不好。可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是我们真正迈进社会的第一步,我们要精通的,仅仅是如何维持表面的光鲜吗?

我们可以从以上两个专家的评论中提炼出两个关键词:“表达”和“思维”。

表达,是我们无论进入什么行业,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而高考作文以此来作为考核依据,正是为考生的未来打下牢固的基础。

而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则是我们日后能与他人形成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体现每个人独特价值的所在,就像是前面网友评论中所说的“灵性”。但这大概却不是简单的作文套路能教会大家的了。

满分作文是一种典型示范,是对所有考生的一种正向引导,教育亦然。或许相较于我们在技能和分数上健全完善的培养机制,思维和价值观的养成才该是我们需要尽快提升的。

附1:《生活在树上》全文

记者

蒲衍逸

编辑

蒲衍逸

责编

刘志

编审

陈薇

联系我们
贵州网络新闻联播
说点什么...
评论
点赞
分享
精选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查看更多
已隐藏部分评论
还没评论,等你发言了哟~
0/200
取消
1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
2 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明日空中黔课课表已更新